[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充电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7846.0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6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庄华;肖贤建;庄燕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0;H04L29/08;G08C19/3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常莹莹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充电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用于监控充电桩充电状态的充电监控模块、用于将上位机与充电监控模块相连接的互联通信模块、与互联通信模块相连接的云平台以及与云平台相连接的终端服务平台和与充电桩相关的APP,所述互联通信模块包括有线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本发明一种充电桩充电监测系统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在保证实时监测设备相关性能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多通信传输方式的信号传输与储存,以适应各个场景的需求,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桩充电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众所周知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也开始了对于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节约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值得开发和研究是有原因的,第一是零污染,因为电动汽车主要能源是电力,所以它的污染排放量几乎为零;第二是零噪音,由于电机的运行声音要比传统内燃汽车的发动机小的多,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几乎没有太大声响;第三是驾驶简单,目前电动汽车就是一个档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出现,首先可以解决车辆及时充电问题、还可以对车辆的动力电池进行维护。智能充电桩产品均配备了智能化的联网功能,且具有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完善的通讯能力。整个的交易流程特别简单,首先用户要提前办理好专属充电卡,然后充电时在智能充电柱的操作界面上刷卡,选择好合适的充电时间和充电方式后智能充电柱会自动扣除相应的费用,如智能充电柱出现问题也可直接在操作界面上进行反馈求助。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强调硬件设施,数据监测方面大部分通过有线方式实现,不能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送至用户与后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充电桩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充电桩充电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监测系统,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强调硬件设施,数据监测方面大部分通过有线方式实现,不能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送至用户与后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充电桩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充电桩充电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用于监控充电桩充电状态的充电监控模块、用于将上位机与充电监控模块相连接的互联通信模块、与互联通信模块相连接的云平台以及与云平台相连接的终端服务平台和与充电桩相关的APP;
互联通信模块包括有线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充电监控模块包括与设置在充电桩内的监测装置以及分别与监测装置电性连接的信息采集传输模块和设置在充电桩外部用于控制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连接电路上的充电状态控制模块。
进而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在保证实时监测设备相关性能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多通信传输方式的信号传输与储存,以适应各个场景的需求,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精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面,监测装置和信息采集传输模块设置为内嵌式,便于实时的获取相应充电桩的信息以及实现充电相关性能信息采集;监测装置包括与充电桩的蓄电池电性连接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分别用于实时采集充电电压、电流等相关状态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信息采集传输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面,信息采集传输模块用于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采集的电气信息进行计算优化,计算充电量、显示充电时长和计算实时电价,且信息采集传输模块连接与设置在充电桩上的显示单元,进而便于通过显示单元对充电信息以及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