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5552.4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6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妮娟;赵盼;牛小慧;高琴琴;杨星;刘振宇;莫尊理;郭瑞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43/00 | 分类号: | C07J43/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合 脱氧 胆酸 钠杂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是由阳离子铂(Ⅱ)配合物与脱氧胆酸钠以1:0.2~1:2.8的摩尔比在纯水中自组装而得。该杂化材料在溶液状态下显示出显著的紫外吸收及荧光。在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溶液中β‑环糊精,脱氧胆酸钠可以与β‑CD进行主客体识别实现解自组装,溶液的紫外吸收及荧光逐渐消失。从而使上述的金属超两亲性分子实现可逆荧光控制,能够作为有效的荧光生物传感器以及具有动态性质和可控光物理性质的软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铂(Ⅱ)配合物的杂化材料,尤其涉及一种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及其自组装构筑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作为荧光标记材料及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属于金属发光材料和生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铂(Ⅱ)配合物具有d8电子构象,在流体溶液和固体中展示了强烈的三重态发光,如长的三线态发光寿命、高的量子产率、以及可调的激发态性质。这些具有四方平面结构的铂(Ⅱ)配合物能允许分子内或是分子间的金属中心前沿轨道相互靠近,由于Pt•••Pt和π-π相互作用发生分子堆积,产生新的MMLCT激发态和π-π*激发态。而MMLCT激发态和配体间的π-π相互作用激发态的发射分别起源于Pt•••Pt和π-π相互作用。1974年Lippard 等人发现了三齿铂(Ⅱ)配合物能与DNA分子相嵌,引起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的广泛的研究兴趣。1993年,Che等人合成了一系列以三联吡啶为配体的铂(Ⅱ)配合物,并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发现这一系列铂(Ⅱ)配合物在固态时有强烈的发光现象,但是在溶液态几乎不发光。这是由于铂(Ⅱ)配合物的MLCT激发态和
近些年,Yam课题组在铂(Ⅱ)配合物在溶液状态发光现象的改善上做了很多努力,发现固态和溶液时铂(Ⅱ)配合物的分子间堆积会显著影响其光物理性质,并且发现不同抗衡离子的铂(Ⅱ)配合物在改变溶剂组分时会出现分子堆积,改变Pt•••Pt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配合物的发光。Yam等人还改变了配体上烷基链的亲水性,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两亲性的阴离子铂(Ⅱ)配合物,在水中通过Pt•••Pt和π-π堆积作用聚集,并且通过改变溶剂组分改变其发光现象。
超两亲性分子(SAs)大多数的构筑单元都是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而金属超两亲性分子在发光材料和生物传感器领域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但是关于金属超两亲性分子的报道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铂(Ⅱ)配合物在溶液状态几乎不发光的问题,提供一种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的自组装构筑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对该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的荧光性能以及可逆调控等性能进行研究,以期作为有效生物荧光传感器以及具有动态性质和可控光物理性质的软材料的应用。
一、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DCA-1)的制备
本发明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DCA-1),是由阳离子铂(Ⅱ)配合物与脱氧胆酸钠(DCA)以1:0.2~1: 2.8的摩尔比在纯水中自组装而得。
所述阳离子铂(Ⅱ)配合物的结构式为:
所述脱氧胆酸钠(DCA)的结构式如下:
阳离子铂(Ⅱ)配合物与脱氧胆酸钠(DCA)的配位模式为:
。
二、铂(Ⅱ)配合物/脱氧胆酸钠杂化材料(DCA-1)的结构及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5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