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分户供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3807.3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亚春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10;H02J7/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21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分户 供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分户供暖装置,包括电热元件、单片机和太阳能板,电池通过线路与太阳能板的一端连接,电池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固定在电路板上且一侧通过导线与温度检测元件相连,单片机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连接,此外,单片机一侧通过线路与温控器连接,温控器固定在电热元件端部,电热元件固定在加热箱内部,加热箱通过管道与散热器连接,通过创新设置的不同功率的电热元件,达到了取代燃烧燃料和热风炉等的供热方式的效果,解决了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创新设置的单片机,达到了减少能源损耗的效果,解决了能耗高的问题,通过创新设置的太阳能板,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功能,解决了费用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分户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分户供暖是指向以家庭为单位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它是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
现有的分户供暖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原有的分户供暖多用燃气红外线辐射器和热风炉等对环境有污染的供暖设备,燃气红外线辐射器是一种装置在受暖空间里烧气态燃料的热源,这种设备使用的气态燃料较贵,产生的废气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火灾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性较大,热风炉炉体产生的废气通过管道输送出去,但是存在泄漏的风险;存在能耗比较高的问题,现有的分户供暖内部多采用昼夜不停的供暖方式,十分消耗电能,能源损耗大,而且现有我国的发电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间接增加了能源损耗,火力发电的燃料利用效率不如直接燃烧产热;存在费用贵的问题,现在很多分户供暖热源还是由热力厂或小区压力锅炉以热水为导热介质,至于燃油、燃气供暖方式,由于每建筑平方米运行费过高,导致推广应用受到局限,还有近年推出的电采暖,如电锅炉、低温辐射电热膜、地热缆采暖、热超导快速加热器,虽然省地、环保方便等优点突出,但是由于运行成本高,每建筑平方米达54.10-78.34元,成为曲高和寡,难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现有的分户供暖装置存在污染环境、能耗高和费用贵等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分户供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分户供暖装置,包括电热元件、单片机和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底部的螺栓固定在露天处,电池通过线路与太阳能板连接,电池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固定在电路板上且一侧通过导线与温度检测元件相连,温度检测元件散落分布在不同的房间壁面内部,单片机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连接,控制面板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此外,单片机一侧通过线路与温控器连接,温控器固定在电热元件端部,电热元件固定在加热箱内部,加热箱通过管道与散热器连接,散热器另一端与水箱连接,水箱与加热箱之间通过水泵连接。
优选的,电热元件由碳化硅制成且分为加热元件和保温元件,加热元件和保温元件独立运行且加热元件功率大于保温元件,电热元件外层包裹有散热疏水层,可以根据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元件,用户不在家使用保温元件,用户在家就用加热元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优选的,加热箱内部分区设置,不同区域接有通往不同房间的供暖通道,加热箱内壁覆盖有铝箔隔热卷材,加热箱表面边角处经过密封处理,可以实现分房间的独立供暖,取代了原有的分户供暖就一起加热的缺点,减少了能源使用的同时,增加爱了供暖效率。
优选的,装置内部电器元件的关键电源接口处是用热插拔和电路保护装置,电路保护装置内部包括熔断器、过压保护器和过温保护器,有效保护了用户的安全,在发生危险时第一时间切断装置的运行。
优选的,单片机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运行的程序和信息收发模块,信息收发模块通过移动端或者PC端相应的程序控制,实现了供暖的智能化,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供暖,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个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亚春,未经孙亚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3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