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柴油应急发电车中汽油发电机辅助供电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2671.4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7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陶宇航;何岩岩;朱辉;黄潇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1/00 | 分类号: | H02J11/00;H02J3/38;H02J3/30;H02J9/04;H02J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柴油 应急 电车 汽油 发电机 辅助 供电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柴油应急发电车中汽油发电机辅助供电连接结构,包括一段跨接线,所述跨接线两侧采用与辅助供电仓内相匹配的插头,所述跨接线两侧分别将汽油发电机输出接口与柴油发电机组市电输入接口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充分利用汽油发电机工作能力,无需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即可实现收放电缆作业,提升了机组工作寿命,降低了环境噪音,便于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同时,在收放缆时人员也无需受排风散热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应急发电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柴油应急发电车中汽油发电机辅助供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正常应急柴油发电车在进行现场部署作业时,需要将车内电缆绞盘供电,以放出电缆。以原车接线方式,该电源需要由场地提供三相交流电源,或启动车内柴油发电机组,进行自供电,以供照明、接线轴、在线加油泵等车内辅助用电设备之用。在与飞轮储能机组进行联用时,同样需要由柴油机组启动,放线,连接电缆后,才可对飞轮储能机组进行供电,执行储能机组的放线作业。车内另备有一台5kW小型汽油发电机,以原车设计,仅供照明及车厢内单相插座用。
①因场地限制,绝大部分工作场景无法提供外部交流电源,只能通过启动柴油发电机组进行自供电,以供收放电缆、提供照明之用。
②由于机组容量较大,其设计工作条件为带载运行,不允许长期空载。在现场部署工作中,绞盘等用电设备耗电量极小可忽略,导致机组负载率极低,影响机组寿命。且因空载时缸内工作压力不足,导致排气缸盖处溅油,污染房舱。
③在冬季工作时,因气温较低,柴油机组启动并实现自供电前,需要提前进行水套预热,加热时间约为2-3小时,收放电缆工作只能等待机组具备启动条件后进行,影响工作效率。
④当机组电瓶因多次启动、冬季低温启动等原因造成亏电时,只能原地等待救援,不具备自救能力,影响供电保障工作可靠性。
⑤在寒冷及炎热天气部署时,因电缆仓位于机组排风口后,当机组启动后,将造成排风直吹作业人员;且机组工作噪声大,工作时难以交流,作业环境较为恶劣,降低工作效率。
⑥在与飞轮储能机组配合工作时,需先将发电机组电缆放出并连接后,合入断路器向飞轮机组进行供电,才可启动飞轮机组电缆绞盘进行放缆工作,两个机组无法实现同时收放缆,增加了部署时间,并同样存在机组空载损耗问题。
⑦汽油机仅用于照明及插座,容量较为浪费,且无法对车内其他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无法完全发挥其辅助供电功能。
现有发电车内部双电源(市电、柴油机)输入电路如图1所示。
1L1~1N为市电输入端,2L1~2N为柴油机输入端。QF6、QF7为空气开关,KM1、KM2为继电器。H300~H303通向车内辅助用电设备。
汽油发电机输出电路如图2所示。
QF8、QF9为空气开关,XS10为位于辅助电源接线仓的输出端口,QF10为旋转切换开关。H300~H303源自双电源输出,H340~H342输出至照明及插座。小油机连接好后,通过旋转QF10,可以选择照明及插座电源来源于小油机或柴油机组输出。
汽油发电机所供负载电路如图3所示。EL1~EL4为舱内照明灯,QF17为剩余电流保护器,XS13及XS14为车厢内插座。车内辅助用电设备电路如图4所示。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柴油应急发电车中汽油发电机辅助供电连接结构。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柴油应急发电车中汽油发电机辅助供电连接结构,包括一段跨接线,所述跨接线两侧采用与辅助供电仓内相匹配的插头,所述跨接线两侧分别将汽油发电机输出接口与柴油发电机组市电输入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26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