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模复合的光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2159.X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微微;廉黎;于云翔;杜海亮;金宏森;朱亮;王佳佳;王敬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7/02 | 分类号: | G01S17/02;G01S7/481;G01V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系统 | ||
1.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式主镜(3)、卡式副镜(2)、卡式补偿组(4)、望远后组(5)、红外物镜后组(8)、激光接收后组(7)、雷达接收后组(1)、分光镜(6);
所述卡式补偿组(4)用于压缩卡式副镜(2)出射光束的角度和高度;所述望远后组(5)将卡式补偿组(4)出射的红外光束进行准直,使红外成像的各视场光路成平行光;所述红外物镜后组(8)对望远后组(5)出射的红外光束进行成像;所述激光接收后组(7)对望远后组(5)出射的激光光束进行会聚;
卡式副镜(2)与卡式主镜(3)为同轴,且位于卡式主镜(3)前方,雷达接收后组(1)与卡式副镜(2)同轴;
所述卡式补偿组(4)、望远后组(5)、红外物镜后组(8)依次排列,且为同轴;分光镜(6)位于望远后组(5)、红外物镜后组(8)间,与主光路成45度夹角;所述激光接收后组(7)位于分光镜(6)下方,激光接收后组(7)光轴与主光路成90度夹角;所述主光路为红外成像的中心视场光路,主光路经过卡式主镜(3)、卡式副镜(2)、卡式补偿组(4)、望远后组(5)和红外物镜后组(8)的中心;
红外光路通过卡式主镜(3)的反射,到达卡式副镜(2),经过卡式副镜(2)的反射到达卡式补偿组(4),然后透过卡式补偿组(4)、望远后组(5)、分光镜(6)和红外物镜后组(8),成像到红外焦平面上,实现红外成像功能;
激光光束通过卡式主镜(3)的反射,到达卡式副镜(2),经过卡式副镜(2)的反射到达卡式补偿组(4),然后透过卡式补偿组(4)、望远后组(5),被分光镜(6)反射到达激光接收后组(7),透过激光接收后组(7)到达激光接收,实现激光接收功能;
雷达波通过卡式主镜(3)的反射,到达卡式副镜(2),透过卡式副镜(2)和雷达接收后组(1)到达雷达接收面,实现雷达接收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式补偿组(4)、望远后组(5)、激光接收后组(7)、红外物镜后组(8)由两片正透镜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框架(11),所述卡式主镜(3)竖直安装在主框架(11)凹型槽中,所述卡式补偿组(4)、望远后组(5)、红外物镜后组(8)依次同轴固定在主框架(11)中部筒型结构内,所述筒型结构穿过所述卡式主镜(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结构位于望远后组(5)、红外物镜后组(8)间的上下筒壁为中空;
所述激光接收后组(7)两端固定于激光接收后组支架(12)上,所述激光接收后组支架(12)固定在筒型结构中空的下筒壁上,激光接收后组(7)光轴与主光路成90度夹角;所述分光镜(6)固定安装于分光镜支架(13)上,位于主框架(11)筒型结构中,所述分光镜支架(13)下端固定于主框架(11)筒型结构中空的下筒壁口,所述分光镜支架(13)上端固定安装于主框架(11)筒型结构中空的上筒壁口,分光镜(6)与主光路成45度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接收后组支架(12)采用碳化硅材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雷达接收后组支架(9)、卡式副镜支架(10),所述卡式副镜(2)安装在雷达接收后组支架(9)上,然后通过卡式副镜支架(10)连接到主框架(11)的凹型槽侧,卡式副镜(2)与卡式主镜(3)同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接收后组(1)固定在雷达接收后组支架(9)上,与卡式副镜(2)同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模复合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式副镜支架(10)采用碳化硅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未经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21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基砂圈帽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扳手迫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