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85802.6 | 申请日: | 201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6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潦源;陈勇;郑彬涛;张子麟;王昊;宋李煜;魏亚峰;仲岩磊;张超;李潇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21B43/26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井分簇压裂 施工 参数 相应 隔层 厚度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考虑井筒的储隔互层渗流-应力-损伤分簇压裂模型;
步骤2,结合现场施工资料验证模型压裂段内各簇射孔段的竞争分流情况、井筒所产生的摩阻和施工压力;
步骤3,设定不同施工排量,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排量的裂缝形态,确定最佳的施工排量;
步骤4,设定不同的压裂液粘度,分析不同粘度的裂缝扩展形态,确定最佳的压裂液粘度;
步骤5,分析在优化后的排量和粘度下所适用的最小隔层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依据现场压裂射孔工艺设计报告,确定压裂段深度、压裂段内储隔层厚度及分簇情况,依据钻井、录井资料以及测井获得的储隔层地应力大小和物性参数,建立考虑井筒的储隔互层渗流-应力-损伤分簇压裂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建立离散模型;依据钻井、录井资料以及测井获得的储隔层地应力大小和物性参数,得出一套储隔互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分簇压裂模型的基础参数,建立储隔互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分簇压裂裂缝扩展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有限元方法,考虑岩石渗流-应力的耦合,应用粘弹性损伤理论模拟裂缝的起裂与扩展;考虑岩石的渗流与变形耦合时,岩石采用有效应力定义的本构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依据步骤1中所建立的储隔互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分簇压裂模型,设置初始压裂施工参数,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和现场压裂资料,验证压裂段内各簇射孔段的竞争分流情况、井筒所产生的摩阻和施工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依据步骤2中所验证的模型,在其他施工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定不同施工排量,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排量的裂缝形态,确定最佳的施工排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依据步骤3中优化所得的最佳施工排量,设定不同的压裂液粘度,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粘度的裂缝形态,确定最佳的压裂液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压裂施工参数及相应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采用优化后的施工排量和压裂液粘度,同时改变上下隔层的厚度进行计算,以上下储层不窜通为判断标准,分析在优化后的排量和粘度下所适用的最小隔层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58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