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84123.7 | 申请日: | 201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6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魏;廖敏;梁之琦;吴俊鸿;梁博;王现林;陶梦春;连彩云;田雅颂;翟振坤;周金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64;F24F11/65;F24F11/77;F24F11/80;F24F11/84;F24F11/88;F24F110/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卢浩 |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智能 控制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实时检测空调运行时的相关参数和运行时间,依据检测的相关参数拟定下一时刻运行参数并计算出空调的实时控温精度,匹配下一时刻运行参数所对应下一时刻的空调目标运行能力值及目标能效参数,并计算下一时刻的拟定实际运行能力值。本发明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处理复杂数据运算的高效性,实现空调控制过程更加高效化、智能化,可使空调在制冷/制热运行过程中,在保证温降/温升效果的前提下,使其控温过程更加节能,从而降低机组耗电量,提升整机能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的研发测试大多是在实验室中完成,测试工况有限。而空调实际运行时,工况往往复杂多变。这种测试工况与实际运行工况之间的巨大差异,会造成空调不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实际运行能耗较大。另外,当前空调的控制方式自出厂起就已定式,不管实际运行条件如何,均按照单一的控制逻辑干预机组运行,导致空调输出能力与所需负荷匹配度较低,空调的输出能力过度或者不足,使得用户的舒适性差且易造成能源浪费。
针对相关技术中,由于空调的控制方式自出厂起就已定式,导致在复杂多变的运行工况下,空调输出能力与所需负荷匹配度较低,不满足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空调在制冷/制热运行过程中,控温过程不节能、耗电量偏高、整机能效较差的问题,解决了传统空调控制器数据运算能力差、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实时检测空调运行时的相关参数和运行时间,依据检测的相关参数拟定下一时刻运行参数并计算出空调的实时控温精度,匹配下一时刻运行参数所对应下一时刻的空调目标运行能力值及目标能效参数,并计算下一时刻的拟定实际运行能力值。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处理复杂数据运算的高效性,实现空调控制过程更加高效化、智能化,可使空调在制冷/制热运行过程中,在保证温降/温升效果的前提下,使其控温过程更加节能,从而降低机组耗电量,提升整机能效。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检测空调运行时的相关参数包括:空调内环温度T内环、外环温度T外环、压缩机运行频率F、内风机转速Nn、外风机转速Nw、膨胀阀开度B。通过检测空调上述的运行参数,可以分析空调当前运行状态,并分析上述参数获得空调的运行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出空调的实时控温精度具体为:制冷模式下,实时控温精度△T=T内环-T设定;制热模式下,实时控温精度△T=T设定-(T内环-T内环补偿),其中T内环补偿为预设常数值,T设定为设定温度值。通过检测内环的实时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计算出实时的控温精度,获得的控温精度精准,有利于提高后续的实际运行能力的计算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依据检测的相关参数拟定下一时刻运行参数具体为:若运行时间t满足t<t1,则根据检测的实时参数值并依据模糊控制或PID控制控制系统以运行参数F实际、Nn实际、Nw实际、B实际正常运行 。通过对运行时间的判断,当满足条件时证明当前运行时间较短,这种情况下直接按照系统本身的控制逻辑运行即可,不会对系统的能耗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4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相似性保持度量学习方法的青光眼患病概率预测方法
- 下一篇:水下吸污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