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电流直流真空触头结构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7002.X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3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马慧;刘志远;耿英三;王建华;孙丽琼;刘劭玮;胡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直流 真空 结构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大电流直流真空触头结构,包括大电流直流真空静侧触头组合结构(201)和大电流直流真空动侧触头组合结构(2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电流直流真空静侧触头组合结构(201)包括静侧导电杆(101)、焊接在静侧导电杆(101)内部的静侧永磁体(102)、焊接在静侧导电杆(101)一端的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以及焊接在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端部的静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4);所述大电流直流真空动侧触头组合结构(202)包括动侧导电杆(105)、焊接在动侧导电杆(105)内部的动侧永磁体(106)、焊接在动侧导电杆(105)一端的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以及焊接在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端部的动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8);所述焊接在静侧导电杆内部的静侧永磁体(102)和焊接在动侧导电杆内部的动侧永磁体(106)朝向触头间隙的磁极为相同极性,以产生方向指向触头外部的强横向磁场;所述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和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的开槽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以形成纵向磁场触头结构或者横向磁场触头结构;
当大电流直流真空触头打开,电弧开始燃烧时,直流真空电弧弧柱在触头间隙沿动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8)和静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4)做圆周运动;通过焊接在静侧导电杆(101)内部的静侧永磁体(102)和焊接在动侧导电杆(105)内部的动侧永磁体(106)磁极的配合,在触头间隙形成持续的强横向磁场,更有利于电弧弧柱的吹动,使直流真空电弧沿着动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8)和静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4)快速运动;永磁体产生的强横向将持续对直流真空电弧弧柱进行作用,从而在永磁体产生的持续的强横向磁场作用下,更容易熄灭直流真空电弧,从而成功开断直流真空电弧;
所述静侧永磁体(102)和动侧永磁体(106)分别焊接在其中一端具有开口特性的管状结构的静侧导电杆(101)和动侧导电杆(105)内部,使得静侧永磁体(102)和动侧永磁体(106)在真空灭弧室加工完成密封之后,再行焊接和组装,避免了在加工过程中,高温对于永磁体的影响,实现了永磁体结构在大电流直流真空开断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直流真空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和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所开槽口的数量一致或者不一致,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和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所开槽口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以根据需要形成纵向磁场触头结构和横向磁场触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直流真空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和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所开槽口的结构为直边形槽口结构或者螺旋形槽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直流真空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4)和动侧环形结构触头片(108)的内径和外径与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和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一致或者不一致。
5.一种大电流直流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大电流直流真空触头结构,焊接在动侧导电杆(105)中部的波纹管(110),焊接在静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3)和动侧横向磁场杯状触头结构(107)外部的屏蔽罩(112),焊接在波纹管(110)下端的真空灭弧室动侧盖板(111),焊接在真空灭弧室动侧盖板(111)边缘的包覆动侧触头组合结构(202)的真空灭弧室动侧瓷壳(114);焊接在静侧导电杆(101)另一端的真空灭弧室静侧盖板(113),焊接在真空灭弧室静侧盖板(113)边缘的包覆静侧触头组合结构(201)的真空灭弧室静侧瓷壳(109)。
6.一种大电流直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电流直流真空灭弧室(401),连接在大电流直流真空灭弧室(401)动端端部的绝缘拉杆结构(402),连接在绝缘拉杆结构(402)另一端的操动机构(4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70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