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协议分层的协议仿真测试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5619.8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8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黄文南;王天罡;张奎;张秀超;吴限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议 分层 仿真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基于协议分层的协议仿真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交互模块、测试模块、系统服务模块以及层管理模块;所述测试模块根据目标协议的分层规则进行分层;通过上层接口接收来自交互模块的测试例,并生成测试信令信息,并根据分层规则依次向下层的测试模块通过下层接口转发测试信令信息;所述层管理模块通过层管理接口获取各个测试模块的测试数据;所述系统服务模块通过系统管理接口对测试模块进行定时管理。采用协议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测试,可同时分层测试,在测试中,通过各层的层管理接口,监控各层的测试结果及中间信令数据,检测各层是否存在故障,避免以往协议测试需要逐层测试才能发现各层的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协议通信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协议分层的协议仿真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目前通信协议或信令规程均采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参考模型。该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通常协议测试指的是二至七层测试,不包括物理层测试,通常协议测试均采用整体测试方法进行,即被测试协议层与以下的协议层打包测试。一旦有问题,需要逐层进行测试,才能隔离故障;测试验证时也需要逐层全部进行测试。被测试对象(协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试,与测试对象(协议)的最高协议层进行交互与测试,一旦测试中出现问题,修改后需要重新进覆盖全部协议层的测试,测试工作量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层的协议仿真测试系统及方法,采用协议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测试,可同时分层测试,在测试中,通过各层的层管理接口,监控各层的测试结果及中间信令数据,检测各层是否存在故障,避免以往协议测试需要逐层测试才能发现各层的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协议分层的协议仿真测试系统,包括交互模块、测试模块、系统服务模块以及层管理模块;
所述测试模块根据目标协议的分层规则进行分层,用于完成对协议层的测试;所述测试模块设有上层接口、下层接口、服务接口以及层管理接口;
通过上层接口接收来自交互模块的测试例,并生成测试信令信息,并根据分层规则依次向下层的测试模块通过下层接口转发测试信令信息;
所述层管理模块通过层管理接口获取各个测试模块的测试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模块通过系统管理接口对测试模块进行定时管理。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测试模块包括目标测试模块和下层测试模块,所述目标测试模块用于测试被协议层,所述下层测试模块为被测协议层的下层协议对应的测试模块。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目标测试模块通过上层接口接收来自交互模块的测试例,并生成测试信令消息,发送给下层测试模块;同时,接收下层测试模块的反馈信令消息;
所述下层测试模块,接收其上层的测试信令消息,完成与当前协议层相应的测试动作后,将测试结果进行封装继续往下层转发,直至转发至最后一层测试模块;
最后一层测试模块将最终的信息消息经物理层发送至被测实体中,并接收被测实体的反馈信息消息。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下层测试模块同时接受其下层发送的反馈信令消息,完成相应的反馈动作,进行拆封发送至上层,直到发送至目标测试模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5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