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合成高碳醛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9731.0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4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生;郭靖;范素兵;高新华;张建利;马清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185 | 分类号: | B01J27/185;C07C45/50;C07C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合成 高碳醛 催化剂 | ||
本发明涉及高碳醛合成,提供一种高活性的高碳醛合成催化剂,实现高碳α‑烯烃转化为高碳醛,α‑烯烃转化率接近100%,产物醛收率96%。本发明催化剂包括金属钴Co和镍Ni、非金属磷P和硼B,形成Ni‑Co‑P‑B非晶态合金。与传统金属催化剂相比,本催化剂在热力学上属于非平衡的亚稳态,具有独特的配位不饱和、电子相互作用、组成可调,显示出优越的催化性能。本发明方案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活性高、产物比例可调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催化领域,涉及一种高碳醛合成催化剂。
背景技术
高碳醛,C9-C13醛,作为精细有机合成原料,可用于合成润滑油、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香料及清洁剂等,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但是,高碳醛的合成,仍然受限于催化剂的品质。目前,工业上高碳醛由高碳α-烯烃经氢甲酰化反应生产,由于过度考虑高碳醛沸点高的性质,使得后续蒸馏分离过程中导致铑催化剂组分流失、分解。虽然采用均相羰基氢钴及叔膦改性羰基钴催化剂(石油化工2011,40(12):1370-1374)对催化剂组分流失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这类催化剂制备成本过高、且回收困难。Zeelie等( Appl.Catal.A:Gen,2005,285:96-109 )将苯乙烯和对苯乙烯二苯基膦修饰于聚乙烯纤维上,再将Rh(acac)(CO)2锚定在被修饰的聚乙烯纤维上,乙烯氢甲酰化的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100℃,5bar条件下,转化率较高但催化剂稳定性不好,反应50h后,反应活性急剧下降,催化剂失活现象较为严重。CN102281948A报道了一种聚合物负载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及使用方法,制备了具有较窄分子量分布的能溶的聚合物负载的Rh催化剂。但是,催化剂制备、催化反应和催化剂分离过程都复杂。催化剂制备需要先控制官能单体和苯乙烯等合成可溶性的聚合物,再引入配体,最后负载Rh催化剂。催化反应过程中需要添加压缩气体。催化剂采用纳滤的方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反应结果也不理想。
文献报道以浸渍法制备碳纳米管负载Co催化剂(燃料化学学报, 2006, 34(3):368-372),添加0.5(wt.)%的Ru,用于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壬醛选择性得到显著改善,最高转化率在70.97%,壬醛选择性65.75%。研究者使用了较为昂贵的碳纳米管材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转化率,但是,依然没有摆脱催化前需还原的前置条件。专利(CN109821567A)公开了多孔载体负载Co多相催化剂用于制备高碳醛,收率达到80-90%。副产物内烯收率较高。催化剂需要在无氧条件制备,要求条件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合成高碳醛的催化剂,本发明催化剂在合成时,无需无氧、低温等苛刻条件。催化剂制备步骤简单快捷,常温常压条件下, 2-3小时可完成制备,缩短了工艺流程。
本发明催化剂主要元素主要处于零价态,以非晶亚稳态存在的催化剂。催化剂Co、Ni、P、B元素处于非晶亚稳态,特有的Ni-Co-P-B非晶态合金结构,纳米Co-Ni簇以及催化剂富钴区外延的Ni、P、B纳米微晶,对促进氢甲酰化反应具有显著提高的效果,尤其是提升正构醛选择性和收率,抑制副产物内烯生成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本发明基于非晶态合金独特的配位不饱和、电子相互作用、组成可调的特点,通过改变非晶态合金中金属和非金属的比例,发挥元素间的电子效应与协调效应,获得能显著降低副产物内烯收率、制备简单、性能优越,易于分离回收的催化剂。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合成高碳醛多相催化剂制备存在的过程繁琐、周期长、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显著降低副产物内烯收率、简单、成本低、且转化率和高碳醛收率均接近100%的高碳醛合成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大学,未经宁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9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