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五轴低熔点合金3D打印机的防干涉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8935.2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4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党稼宁;刘维伟;李树禄;姚倡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15 | 分类号: | B22F3/11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云燕春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五轴低 熔点 合金 打印机 干涉 喷头 | ||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五轴低熔点合金3D打印机的防干涉喷头,属于3D打印领域;包括喷头机架、送丝组件和针管组件;所述喷头机架顶部通过直线轴承安装于3D打印机的X轴和Y轴上,使得整个防干涉喷头能够沿3D打印机的X轴或Y轴移动;送丝组件安装于喷头机架的侧壁上,采用电机控制送丝齿轮转动,与滚丝轮配合驱动金属丝从滚丝轮和送丝齿轮之间竖直向下移动;针管组件固定于喷头机架底面设置的通孔内,针管周壁上相对两侧设置有气管口,通过气管接头与外接气管连通,从而通过气管输入、输出的气流量来控制低熔点合金的喷出流量。由于针头细长,占用空间小避免与零件发生干涉;通过调整流入、流出的气体流量以及金属丝的速度,控制金属熔液的喷涂流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五轴低熔点合金3D打印机的防干涉喷头。
背景技术
喷头是3D打印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形式影响着成型效率和成型精度。目前,大部分3D打印机喷头是针对以塑料为耗材的3坐标FDM 3D打印机所研发的。当将3坐标3D打印机改进为5坐标3D打印机,同时采用低熔点合金作为打印耗材时,成型过程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例如工件易于与喷头干涉,低熔点合金喷涂流量难控制等难题。这些难题对3D打印机喷头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大学的刁怀东在《五轴熔融沉积成型三维打印装备与关键工艺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新型喷头。他将传统喷头结构改为细长圆锥状,减少了喷头工作所占空间,改善了喷头与工件的易干涉问题。但该喷头仍然采用传统挤出原理,无法对低熔点合金熔液喷涂流量进行控制,此外,当工件尺寸较小时,新喷头仍会与工件发生干涉。低熔点合金的成型方式主要有掩膜覆盖、线性直写、液相3D打印,其中线性直写和液相3D打印为增材制造。线性直写是指通过氮气将低熔点合金墨水压入注射筒内,通过注射筒底端的软毛刷,将合金墨水刷在基板上进行零件的成型。而液相3D打印则是指以液体如水或乙醇为打印介质,将介质加热到合金的熔点温度使低熔点合金保持液态,然后进行零件的成型。这两种方式均不能控制合金熔液的喷涂流量。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在2019年5月推出了一款3坐标低熔点合金3D打印机,但该打印机同样无法持续喷涂合金熔液、控制熔液喷涂流量。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五轴低熔点合金3D打印机的防干涉喷头,克服5坐标低熔点合金3D打印机喷头易与工件干涉,无法连续喷涂、喷涂流量不可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五轴低熔点合金3D打印机的防干涉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机架、送丝组件和针管组件;所述喷头机架顶部开有两个空间垂直的通孔,3D打印机的X轴和Y轴均通过直线轴承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通孔内,使得整个防干涉喷头能够沿3D打印机的X轴或Y轴移动;
所述送丝组件包括打印头机架、送丝齿轮、步进电机、丝道、弹簧、弹簧固定栓和滚丝轮;所述打印头机架为L型支臂结构,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安装于所述喷头机架的侧立面上,并能够绕所述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转动;所述打印头机架的一端臂水平设置,另一端臂向下设置,并在水平端臂上沿长度方向开有两个通孔,靠近另一端臂的通孔用于同轴安装所述丝道,靠近端头处的通孔用于同轴安装所述弹簧固定栓,所述弹簧固定栓的底端同轴穿过所述弹簧,并通过其底部螺纹固定于所述喷头机架的底面上,用于限制所述打印头机架水平端臂的旋转行程和压缩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为螺旋压缩弹簧,通过其轴向弹力对水平端臂施加杠杆力;所述送丝齿轮安装于所述丝道的下方,其周面上设置有外齿;所述滚丝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打印头机架另一端臂上,通过弹簧施加的杠杆力,所述滚丝轮和送丝齿轮接触,并保证接触点位于所述丝道中心轴上;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喷头机架的另一侧立面,其输出轴水平穿过所述喷头机架与所述送丝齿轮同轴固定,能够控制所述送丝齿轮转动,与滚丝轮配合驱动金属丝从滚丝轮和送丝齿轮之间竖直向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反射面的主被动互惠共生传输通信系统
- 下一篇:磁路内藏支撑系统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