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及专用铜模和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8487.6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江龙;寇生中;李晓诚;蒋希来;付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45/10 | 分类号: | C22C45/10;B22D18/06 |
代理公司: | 62102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铸 芯子 上模 下模 非晶合金 熔炼 固定环 盖子 非晶 柔轮 铜模 压差 熔化 原子百分比 固定上模 过热功率 过盈配合 密闭连接 稀土元素 通气孔 上端 预热 毛坯 块体 排出 制备 铸件 锆基 接通 垂直 | ||
1.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其特征在于,按原子百分比计,其组分为:[Zr0.72-x(Cu0.59Ni0.41)0.28+x]88-yAl12+yREz,RE为稀土元素,其中x,y,z均为原子百分比, ±0.01≤x≤±0.3,±1≤y≤±3,0≤z≤0.2;RE为Y、Er,余为杂质;所述合金Zr、Cu、Ni、Al、Y纯度大于等于99.99%。
2.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的专用铜模,包括盖子(1)、模具上模(2)、固定环(3)、模具下模(4)和芯子(5),其特征在于芯子(5)通过过盈配合与上模(2)连接,装有芯子(5)的上模(2)和下模(4)通过固定环(3)密闭连接,下模(4)相对于垂直面向外有一倾斜角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的专用铜模,,其特征在于盖子(1)外表面滚花,上开有直径为2mm小孔与吸铸连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的专用铜模,其特征在于固定环(3)外表面滚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的专用铜模,其特征在于上模(2)底面有1个深度为0.8mm,宽为1.5mm的环形槽,2个对称分布直径为2mm的气孔,2个对称分布深度为0.8mm,长度为1.5mm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的专用铜模,其特征在于下模(4)相对于垂直面向外的斜角α为1.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的专用铜模,其特征在于盖子(1)和固定环(3)的材料为黄铜,上模(2)和下模(4)的材料为紫铜,芯子(5)的材料为石墨,或者紫铜,或者树脂砂。
8.用于锆基非晶柔轮毛坯的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比,将配好的母合金原料放入氩气保护的水冷铜坩埚磁悬浮感应熔炼炉,采用每30s增加0.1Kw熔炼功率的方式对合金块体原料进行熔炼;
(2)当块体原料完全熔化后,每30s增加0.5Kw熔炼功率,直到将熔炼功率增加至所需功率,将系统在此功率下保温一分钟,然后直接卸载功率至零,让合金锭子随坩埚一同冷却至常温后取出,为保证合金熔炼均匀,反复熔炼3次及以上;
(3)吸铸时,先将芯子(5)预热排出其中的水分,之后通过过盈配合使芯子(5)和上模(2)连接,然后在上下模分型面之间用硅脂密封,保证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通过固定环(3)固定上模(2)和下模(4),最后拧上盖子(1),通过盖子(1)最上端的通气孔与吸铸连杆接通,通过调节吸铸压差和功率,制备该成分非晶柔轮毛坯,当吸铸压差在0.0525~0.06MPa,过热功率为10Kw,吸铸功率在6.5~7.5Kw时,得到的非晶柔轮铸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4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