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线状态下三芯电力电缆相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3701.0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鹏;许亚惠;吴鹏;郭锐;暴昱明;范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5/00 | 分类号: | G01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张红莲 |
地址: | 04601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线 状态 下三芯 电力电缆 相位 检测 装置 | ||
一种离线状态下三芯电力电缆相位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手持终端和多套检测终端。手持终端通过鳄鱼夹与需判断相位的电缆头相连,检测终端固定在电力电缆已知相位一端,手持终端的电源通过鳄鱼夹、三相电力电缆、接地线形成回路,检测终端检测所固定电力电缆是否流过电流并向手持终端发送信号,手持终端通过信号判断电力电缆相位并显示结果。本发明能够在已知三芯电力电缆一端相位时,省时、省力、安全地判断出另一端的相位。且使用本发明可以在已知三芯电力电缆两端相位或已经一端相位、明确另一端相位目标,准确快速地判断电缆中间头相位,从而指导电缆中间头的接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芯电力电缆敷设与维护,尤其涉及一种离线状态下三芯电力电缆相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网电力电缆常采用三芯电力电缆,但电力电缆由于电缆中间头多、施工人员多变,本身色标并不能总是准确代表电力电缆的真实相位。因此,在接入电网时需进行核相。传统的核相方法是一端使用摇表连接电缆,另一端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从而判断相位并进行标记,逐相完成相位的判断。此工作需电力电缆两端都有工作人员,且测试过程中需对电缆充电,存在触电危险。中压电力电缆中间头接续时,由于完全按照色标接续并不能保证接续前后电缆相位不发生变化,总会出现电力电缆送电后用户相序错误,测量错误相序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调整电缆头才能保证用户相序正确,延误了用电时间且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无法判别三芯电力电缆相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离线状态下三芯电力电缆相位判断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线状态下三芯电力电缆相位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手持终端和至少1套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终端由工作人员手持在电力电缆需测相位一端进行操作,所述手持终端包括电流发生单元、充电电池、按键开关、切换开关、信号接收模块、三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处理器、显示模块;
所述充电电池与电流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提供电流发生单元的电能供应;
所述电流发生单元的正极性端通过按键开关连接至红色鳄鱼夹,所述电流发生单元的负极性段通过切换开关可切换地连接至黄色鳄鱼夹或绿色鳄鱼夹;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显示模块以及电流发生单元均与处理器相连;
其中,信号接收模块与检测终端中的信号发送模块无线通信;
每1套检测终端包括三个终端单元,每一个终端单元包括电流检测模块、信号发送模块和捆绑带,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信号发送模块相连,每一个检测终端通过捆绑带捆绑在电力电缆所对应的已知相位端。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在三芯电力电缆相位判断时,工作人员将三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电力电缆需测相位一端的三相电缆导体上;
在电力电缆已知相位一端,将标识不同相的三个终端单元分别通过各自的捆绑带捆绑在对应相序的三相电缆导体上,然后在三相电缆导体的外侧末端通过接地线连接并接地。
当将手持终端的按键开关按下时,处理器控制充电电池为电流发生单元充电,并将电流发生单元的正极与红色鳄鱼夹电连通;控制切换开关先将电流发生单元的负极性端连接至黄色或绿色鳄鱼夹;
检测终端三个终端单元中的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回路中的电流信号,并将检测信号通过信号发送模块传输至手持终端中的信号接收模块,然后再上传至处理器。
当处理器接收到检测终端发送的电流检测信号后,控制切换开关动作,将电流发生单元的负极性端所连接的黄色或绿色鳄鱼夹切换至绿色或黄色鳄鱼夹,然后检测终端将对应相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信号通过信号发送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上传至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3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