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浓度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3315.1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梁爱民;邱迎昕;孟伟娟;张雷;龚惠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J3/09 | 分类号: | C08J3/09;C08F6/00;C08F210/12;C08L23/22;C08F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精制 进料 浓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丁基橡胶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浓度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1)将粗胶液制备单元获得的粗胶液引入至溶胶单元中进行第二溶胶处理,得到第一物料;(2)将所述第一物料引入至胶液烷烃混合单元中与烷烃溶剂进行接触,得到第二物料;(3)将所述第二物料引入至胶液精制单元中与气相烷烃逆流接触以进行精制处理,得到精制胶液。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稳定地且灵活地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丁基橡胶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浓度的方法和一种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浓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卤化丁基橡胶,包括溴化和氯化的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溴化的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橡胶等,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基础橡胶的生产;(2)胶液制备;(3)胶液进行卤化反应;(4)产品的凝聚干燥。
由于丁基橡胶的生产普遍采用以一氯甲烷为稀释剂的低温淤浆聚合工艺,而卤化反应普遍采用以烷烃(如己烷或环己烷)为溶剂的溶液卤化工艺,因此胶液制备工序实际上是进行溶剂替换。
对于胶液制备工艺,目前普遍采用低温淤浆热水凝聚再溶胶工艺,即首先将溢流出聚合釜的丁基橡胶低温淤浆采用热碱水终止后进入热水中汽提凝聚得到~5%的胶粒水淤浆,胶粒水淤浆再经过振动筛分水、螺杆挤压脱水、切粒送入溶剂例如己烷中溶解,获得的胶液再脱水等工艺制备成卤化用的胶液。
这种溶胶工艺不仅工序多,路线长,最重要的问题是一氯甲烷遇热碱水水解严重,且带水量较高的一氯甲烷要经过干燥塔干燥和脱除水解杂质如甲醇和二甲醚后才能循环使用,不但干燥塔再生频繁,而且干燥塔排放的一氯甲烷废气需要进行高温焚烧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因此采用水凝聚再脱水溶胶的工艺,一氯甲烷的损失量通常达到30kg/t干胶,环保处理负担较重。
而且,溶胶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溶胶设备堵塞,胶液浓度不稳定导致卤化反应不稳定,卤化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胶液水含量高导致卤化反应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方法和系统以实现稳定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的浓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粗胶液制备单元获得的粗胶液引入至溶胶单元中进行第二溶胶处理,得到第一物料;
(2)将所述第一物料引入至胶液烷烃混合单元中与烷烃溶剂进行接触,得到第二物料;
(3)将所述第二物料引入至胶液精制单元中与气相烷烃逆流接触以进行精制处理,得到精制胶液;
其中,所述粗胶液制备单元中含有至少两组粗胶液制备器,各组所述粗胶液制备器并联连接并能够在稳定运行状态、清洗状态和备用状态中自由切换;各组所述粗胶液制备器中含有串联连接的聚合釜和脱气溶胶釜;至少一组所述粗胶液制备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以及至少一组所述粗胶液制备器处于清洗或备用状态;各组所述粗胶液制备器中的脱气溶胶釜与下游的溶胶单元保持连通以将所述脱气溶胶釜中的粗胶液引入至下游的溶胶单元中;
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的所述粗胶液制备器中,来自聚合釜的低温橡胶淤浆与终止剂在聚合釜的出口管道内混合,并将混合后所得混合物料由含有至少两层管道的多层套管的内管引入至脱气溶胶釜中,以及将替换溶剂由所述多层套管中除所述内管以外的至少一个管道引入至所述脱气溶胶釜中进行第一溶胶处理,得到引入至所述溶胶单元中的粗胶液。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胶液精制塔进料胶液浓度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粗胶液制备单元、溶胶单元、胶液烷烃混合单元和胶液精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3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