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取应用程序对端目的地址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0612.0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1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74 | 分类号: | H04L45/74;H04L6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雍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8 | 代理人: | 沈汶波 |
地址: | 201419 上海市奉贤区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取 应用程序 目的 地址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应用程序对端目的地址的系统、方法、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获取应用程序对端目的地址的方法,智能终端内安装应用程序时,应用程序管理模块获取智能终端向应用程序分配的用户识别UID;当智能终端与外部网络交互时,抓取包含用户识别UID的数据包;解析数据包,并自数据包中提取具有用户识别UID的应用程序所交互的对端的目的地址;建立一具有预设长度的队列,将所提取的目的地址以一预设规则存入队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快速识别对端目的地址,并根据上报的目的地址,以不同分类规则指定不同网络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应用程序对端目的地址的系统、方法、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的使用在用户的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失的一环。通常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使用将借助于智能终端具有的与外部交互功能,来向外发送数据或自外部接收数据。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数据均将包括源地址(源IP)和目的地址(IP)信息,上述两者是表明网络数据身份的重要属性,其中源IP为智能终端本机的IP,目的IP则根据智能终端内应用程序具体应用时,网络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在网络交互中,具有不同的交互策略。网络通路上的策略通常都是对端目标识别划分的,若可识别出应用程序所交互的对端的IP地址,就可以在网络通路上以不同应用程序的网路数据为策略,实施基于不同应用程序的网络策略,从而可以更准确的制定出更加符合用户体验需求的网络策略。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对端目的地址获取和识别的方法,可识别每一应用程序对外交互的对端的目的地址,以根据不同的对端指定不同的网络策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应用程序对端目的地址的系统、方法、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快速识别对端目的地址,并根据上报的目的地址,以不同分类规则指定不同网络策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应用程序对端目的地址的方法,
智能终端内安装应用程序时,应用程序管理模块获取智能终端向应用程序分配的用户识别UID;
当智能终端与外部网络交互时,抓取包含用户识别UID的数据包;
解析数据包,并自数据包中提取具有用户识别UID的应用程序所交互的对端的目的地址;
建立一具有预设长度的队列,将所提取的目的地址以一预设规则存入队列。
优选地,智能终端内安装应用程序时,应用程序管理模块获取智能终端向应用程序分配的用户识别UID的步骤包括:
智能终端内安装应用程序时,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管理模块分配用户标识UID至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向外部网络发送数据时,数据包含记载有用户标识UID的标签。
优选地,当智能终端与外部网络交互时,抓取包含用户识别UID的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智能终端与外部网络交互;
在交互通路上,检测每一交互的数据包的用户标识UID;
将检测的用户标识UID与应用程序管理模块获取的用户识别UID比较,当检测的用户标识UID与应用程序管理模块获取的用户识别UID匹配时,抓取出匹配的用户识别 UID对应的数据包。
优选地,解析数据包,并自数据包中提取具有用户识别UID的应用程序所交互的对端的目的地址的步骤包括:
解析所抓取的数据包;
提取数据包中包含目的地址的标签;
解析标签,以获取具有用户识别UID的应用程序所交互的对端的目的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0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FID标签读写投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利于散热的机械硬盘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