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定子同槽上下层线圈间距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0489.2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9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军;张燕;张益中;应鹤天;朱慧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柏子雵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定子 下层 线圈 间距 计算方法 | ||
1.一种电机定子同槽上下层线圈间距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依据输入电机定子参数中的上层线圈主绝缘厚度、下层线圈主绝缘厚度、上下层线圈低阻结束到下层线圈直线结束之间的距离、防晕层厚度、防晕层长度以及层间间距范围建立同槽异相上下层线圈低阻结束外区域的几何模型;
步骤2、按照步骤1建立的几何模型所涉及的部件输入材料参数,材料参数包括上层线圈主绝缘、下层线圈主绝缘和端部防晕层相关材料参数,其中,端部防晕层相关材料参数包括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
步骤3、根据工况,设定相对应的边界条件;
步骤4、参数化扫描计算端部电场分布:
在步骤1输入的层间间距范围内以设定步长计算几何模型在不同层间间距的条件下所对应的电机端部电场分布,保存计算得到的最大气隙电场结果;
步骤5、结果分析:
将步骤4获得的最大气隙电场结果与事先试验获得的空气起晕临界场强作比较,若最大气隙电场结果比空气起晕临界场强小且接近空气起晕临界场强,则最大气隙电场结果所对应的具体层间间距为当前电机所能选取的最小同槽上下层线圈间距,否则重新设定层间间距范围返回步骤1,建立新的几何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同槽上下层线圈间距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电导率通过试验获得并拟合成非线性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048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