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0533.1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2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魏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慧格科技服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N21/25 |
代理公司: | 11582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数据 监测 标定位置 地表位移监测 深部位移监测 建筑废弃物 孔隙水压力 土体含水量 三维模型 预设 装置及系统 安全监测 警示信息 实时在线 图表显示 可视化 构建 预警 制作 应用 统一 | ||
本发明公开应用于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的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生成受纳场的电子可视化三维模型;获取受纳场的地表位移监测数据、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和土体含水量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分别制作地表位移监测图表、深部位移监测图表、孔隙水压力监测图表和土体含水量监测图表;在所述三维模型上设置与各监测图表分别对应的标定位置,并将监测图表显示在对应的标定位置上;判断各监测数据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监测数据大于预设阈值,则在对应的标定位置上显示警示信息。由此构建了一套实时在线的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统一化监测方案,为受纳场安全监测与预警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废弃物,主要分为土石方工程产生的工程弃土和拆迁、改造、装修等工程产生的砖渣、混凝土块和废石等建筑垃圾。我国某一线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余泥渣土产生量约为3800、3700、3300万立方米,平均每年约3600万立方米。从末端处理设施的处理量来看,近3年受纳场平均每年填埋处理余泥渣土约2250万立方米,综合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约240万立方米,其余约1100万立方米余泥渣土主要通过工程回填交换利用,或经陆运、海运至周边城市处理。
现有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的面积往往较大,缺少监测设施,仅依靠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难以做到建筑废弃物的统一分类管理,并且难以准确获知受纳场的堆填情况,无法提前预知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如何规范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加强对建筑废弃物清运的监管力度,有效遏制各类违章行为,严格监管受纳场地表及周边建筑形变,这是当前城市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应用于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的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应用于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的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
生成受纳场的电子可视化三维模型;
获取受纳场的地表位移监测数据、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和土体含水量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分别制作地表位移监测图表、深部位移监测图表、孔隙水压力监测图表和土体含水量监测图表;
在所述三维模型上设置与各监测图表分别对应的标定位置,并将监测图表显示在对应的标定位置上;
判断各监测数据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监测数据大于预设阈值,则在对应的标定位置上显示警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生成受纳场的电子可视化三维模型包括:按预设周期生成受纳场的电子可视化三维模型;
所述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监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前后两次生成的三维模型计算建筑渣土的新增土方量;
根据所述新增土方量制作土方量变化图表,并在所述三维模型上显示。
优选地,所述生成受纳场的电子可视化三维模型包括:按预设周期生成受纳场的电子可视化三维模型;
所述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监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前后两次生成的三维模型确定新增土方量的区域,并在最新生成的三维模型上用设定颜色或纹理图案表示该新增土方量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监测方法还包括:
对进入受纳场的建筑渣土进行高光谱检测以获得高光谱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高光谱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建筑渣土的类型;
根据所述建筑渣土的类型生成倾倒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慧格科技服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慧格科技服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0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