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8961.0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9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华;俞英杰;童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F16F15/08;F16F15/04;F16F7/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抑制 曳引机 振动 电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电梯装置包括一井道、电梯轿厢、对重、钢丝绳、曳引机、底座、承重梁以及防振装置,其中,防振装置包括:一上部弹性层包括:一第一上板,与底座固定连接;一第一弹性体,固定于第一上板的下端;一中间质量层包括:一第一质量体,固定于上部弹性层的下端;至少一个第二质量体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质量体的一侧;一下部弹性层包括:一第二弹性体,固定于第一质量体的下端;一第一下板,固定于第二弹性体的下端,且与承重梁固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抑制曳引机振动,且有效地调节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免共振的发生,且具有避免产生倾覆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电梯的曳引机和建筑之间配置的防振装置能够抑制从曳引机传递到建筑的振动。然而,近年来,由于电梯高速化,尤其是对噪声要求较高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电梯速度不断提高,对电梯的振动抑制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是通过承重梁两端直接与建筑固定,例如将承重梁两端埋入建筑墙体,相当于和建筑成为一体,防振装置被安装在曳引机的底座和承重梁之间。那么,在承重梁两端的下部补充增加一层防振装置,相当于形成了二级防振,能够有效抑制曳引机的振动。一般来说,振动的抑制效果用振动传递率来表述,振动传递率为传递的力FT和振源的力F的比值,即FT/F,振动传递率越小,说明对振动的抑制效果越好。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x”标记的曲线是现有技术下的振动传递率曲线,频率f1处是固有频率,振动被放大,“□”标记的曲线是二级防振的振动传递率曲线,频率f21和f22处为固有频率,振动被放大,可以看出,二级防振在高频部分对振动的抑制效果更好。然而,当建筑内的人员反映电梯噪声干扰时,电梯已投入正常使用,改造为二级防振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且需要拆除部分墙体。
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方式是在曳引机和曳引机底座之间再增加一层防振装置,形成二级防振,能够有效抑制曳引机的振动。然而,这样做会造成曳引机容易倾覆的问题。
此外,对于上述的两种方式,由于采用了二级防振,会使系统由原来的一个固有频率变为两个固有频率,假如系统的两个固有频率与曳引机的振动频率一致,就会发生共振,会使曳引机的振动放大,传递给建筑的振动也会变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有效抑制曳引机振动且防止发生共振的电梯装置及电梯。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所述电梯装置包括一井道、电梯轿厢、对重、钢丝绳、曳引机、固定于所述曳引机下端的底座、固定在两端建筑物墙体之间的承重梁以及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承重梁之间的防振装置,用于抑制所述曳引机的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装置包括:
一上部弹性层,所述上部弹性层包括:
一第一上板,所述第一上板的中心位置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一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固定于所述第一上板的下端;
一中间质量层,所述中间质量层包括:
一第一质量体,所述第一质量体固定于所述上部弹性层的下端;
至少一个第二质量体,所述第二质量通过螺栓固定于背离所述曳引机方向的所述第一质量体的一侧;
一下部弹性层,所述下部弹性层包括:
一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固定于所述第一质量体的下端;
一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下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下端,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承重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8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毯状逐阶托升上楼梯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单人操作长时间停留的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