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34995.2 | 申请日: | 201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6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蒋鑫;邹亮;刘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13/7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次 雷达 询问 容量 测试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试初始化,在单个扇区内,根据外部设置的初始参数选择测试模式进行扇区内模拟目标的生成;
步骤2、测试开始时,触发目标代码生成流程,按照单扇区模拟目标距离和扇区的顺序产生一组连续模拟目标代码并写入目标代码缓存RAM;单扇区内的模拟目标按照设定的飞行规则进行飞行;根据单扇区内模拟目标的实时参数计算每个模拟目标与询问机的当前距离,当译码门计数和一个模拟目标的当前距离匹配时,产生该目标的编码触发和调用该目标的目标代码缓存RAM的地址,读取目标代码;
步骤3、对该目标代码对应的模拟目标进行应答编码:在接收到有效编码触发信号时,进行目标编码单周期时间的计数,当目标编码单周期时间计数等于10时,开始按照标准的二次雷达A/C模式应答脉冲编码时序,输出目标应答ASK编码输出;
步骤4、在ASK编码输出有效时,根据真实目标相对系统方位的和、差以及控制波束的幅相特性模拟生成当前模拟目标的和、差以及控制通道视频信号和符号位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式具体包括:
模式0:0-360°方位模拟,共32个扇区,每个扇区宽度11.25°;
模式1:0-45°方位模拟,共4个扇区,每个扇区宽度11.25°;
模式2:0-11.25°方位模拟,单个扇区;
模式3:0-11.25°紧急模式,单个扇区,同时将扇区内模拟目标的代码设置为7700;
模式4:0-11.25°SPI测试模式,单个扇区,同时打开SPI使能;
模式5:0-11.25°EMER测试模式,单个扇区,同时打开EMER使能;
所有测试模式中,每个扇区均按照设置的单扇区目标参数产生模拟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外部设置的初始参数包括:测试模式、测试3db宽度、单扇区目标个数、扇区内目标间距、扇区内目标起始距离、扇区内目标停止距离、目标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当外部容量测试使能开关打开或单扇区内模拟目标数量设置发生改变时,均会触发目标代码生成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飞行规则为:所有模拟目标均按照设置速度,由近到远连续飞行,当模拟目标到达设置最远距离时,该目标就会跳转到设置起始距离,重复开始飞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模拟目标的实时参数包括:目标起始距离、目标停止距离、目标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模拟目标与询问机的当前距离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步骤21、在测试开始后,外部方位每转一圈,每一个模拟目标的新位置为在前一圈所处位置基础上加上目标速度参数;
步骤22、当某一个模拟目标的新位置大于模拟目标停止距离参数设定的位置时,将该模拟目标的新位置重置为目标起始距离参数设定的位置;
步骤23、根据模拟目标的新位置即可得到该模拟目标与询问机的当前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目标编码单周期时间计数时长达到对应模式的单周期最大计数时长时完成ASK编码输出,其中,目标编码单周期最大计数时长由测试模式决定,模式4的单周期最大计数时长为25.35us,模式5的单周期最大计数时长为94.95us,模式0、模式1、模式2、模式3的单周期最大计数时长均为21u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次雷达询问机的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符号位判断方法为:当模拟目标位于系统方位左边时符号位为1,当模拟目标位于系统方位右边时符号位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49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雷达偏角估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雷达差分反射率的偏差校准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