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湿感道路标线漆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33937.8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乔建刚;彭斌;张恒;史果香;谢一丹;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D4/02 | 分类号: | C09D4/02;C09D7/61;C09D7/63;C09D5/00;E01F9/576;E01C2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4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道路 标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湿感道路标线漆,其设计原理如下:将地面标线进行双层摊铺处理,基层的标线为黄色的丙烯酸树脂材料;而面层标线为干燥情况下遮盖效果良好的白色湿感涂料,当下雨天或路面湿度较大时,道路标线即可显示基层的颜色,待路面干燥后又显示出面层的白色。湿感标线的面层原料是由湿感变色体、敏化剂、增色剂、成膜剂等原料组成的湿感涂料,其中作为变色体的原料是氯化钴和六次甲基四胺,能随大气中的湿度变化而变色,敏化剂为尿素(CN6ON2),增色剂为氯化酞菁,成膜剂为丙烯酸丁酯。其各成分的配比为氯化钴15‑20份、六次甲基四胺15‑20份、尿素1‑3份、氯化酞菁5‑10份、丙烯酸丁酯55‑60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标线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湿感道路标线漆。
背景技术
道路标线是道路的重要安全设施之一,对道路使用者起到了指示及警示作用,目前各国使用较多的道路标线类型主要有:常温溶剂型、加热溶剂型、热熔型、热熔振动型、水性道路标线、防滑道路标线等。从各类标线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来看,多数标线并不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能,最重要的是在雨雪、雾霾天气条件下标线不能对驾驶员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无法保证行驶安全。因此针对雨雪、雾霾天数较多的地区存在的:路面标线耐久性差、驾驶员行车时能见度低、路面湿滑、路面标线在此情况下不容易被察觉,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耐磨湿感标线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具备良好耐磨性能,在雨雪、雾霾等天气条件下能显示出良好警示效果的道路标线。
本发明设计一种在雨雪、雾霾等天气条件下能显示出良好警示效果的道路标线,其设计原理如下:将地面标线进行双层摊铺处理,基层的标线为黄色的丙烯酸树脂材料,拥有碳双重结构,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和耐磨性能,不褪色便于清扫,可降低沥青路面的辐射热,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而面层标线为干燥情况下遮盖效果良好的白色湿感涂料,当下雨天或路面湿度较大时,道路标线即可显示基层的颜色,待路面干燥后又显示出面层的白色。湿感标线的面层是由湿感变色体、敏化剂、增色剂、成膜剂等原料组成的,其中作为变色体的原料是氯化钴和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能随大气中的湿度变化而变色,敏化剂为尿素(CN6ON2),增色剂为氯化酞菁,成膜剂为丙烯酸丁酯。其各成分的配比为氯化钴15-20份、六次甲基四胺15-20份、尿素1-3份、氯化酞菁5-10份、丙烯酸丁酯55-60份。采用该湿感变色涂料作为湿感标线的面层材料,涂印次数为3次时遮盖效果与遇水变色的效果均为最佳;标线的总厚度推荐值应该在0.7mm到2mm左右,1mm厚度的标线动稳定度最高,为4117.647次/mm。通过动稳定度模拟实车试验,标线的外观保持不变,未出现脱落和磨损的情况,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是:①与使用的车辙板基本动稳定度相比较,动稳定度提高了91.7%,标线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耐磨湿感标线可以节省成本14.1%,要求的施工环境比较宽松,工作场地面积小,并且可在-20°至40°进行施工。施工后半小时左右即可开放交通,铺设效率高,减少因施工引起的交通延误,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相较于普通标线,新型的耐磨湿感标线体现出了较大的经济优势。②从社会效益层面看,耐磨湿感标线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的使用对于延长标线使用寿命、降低路面噪声、减少环境污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雨雪天、雾霾等天气条件下能显示出良好警示效果,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减少违规驾驶行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湿感耐磨道路标线漆,包括如下重量含量的成分:面层的氯化钴18份、六次甲基四胺17份、尿素2份、氯化酞菁8份、丙烯酸丁酯55份;基层的丙烯酸树脂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3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动总成
- 下一篇:一种插拔式静电探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