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分离与水煤气重整一体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2705.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7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岳锌;韩涤非;赵纪军;李佳毅;陈芳;张雁锋;岳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2 | 分类号: | C01B3/32;C01B3/5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水煤气 重整 体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分离与水煤气重整一体式装置,包括反应腔,反应腔内设置氢分离腔和水煤气重整腔,所述氢分离腔内插入吸氢管,适于分离出纯氢气;所述水煤气重整腔设置催化剂填料,所述水煤气重整腔开设氢气混合余气进口;吸氢管对氢分离腔内的混合气体进行吸氢分离,分离的纯氢气由吸氢管的纯氢气出口输出,分离的二氧化碳混合余气从二氧化碳混合余气出口输出。将氢分离腔和水煤气重整腔集成在同一个反应腔内,使氢分离和水煤气重整作业温度控制在同一个区间,实现水煤气重整与氢分离一体,优化整个制氢系统的布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分离与水煤气重整一体式装置。
背景技术
氢能源作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作为汽车燃料,在低温下容易发动,而且对发动机的腐蚀作用小,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由于氢气与空气能够均匀混合,完全可省去一般汽车上所用的汽化器,从而可简化现有汽车的构造。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氢气。用它作为汽车发动机燃料,就可节油40%,而且无需对汽油发动机做多大的改进。氢燃料电池作为发电系统。
无污染,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它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采用燃烧(汽、柴油)或储能(蓄电池)方式--最典型的传统后备电源方案。燃烧会释放像COx、NOx、SOx气体和粉尘等污染物。如上所述,燃料电池只会产生水和热。如果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光伏电池板、风能发电等),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
无噪声,燃料电池运行安静,噪声大约只有55dB,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水平。这使得燃料电池适合范围更广,包括室内安装,或是在室外对噪声有限制的地方。
高效率,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发电机)的中间变换,因为多一次能源转化,效率就减少一次。。
目前的制氢系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如在中国在先申请专利-专利号为:201420661615.4,专利名称为:甲醇水制氢机,在该专利中介绍的制氢系统为,先将甲醇水汽化为甲醇水蒸气,然后将甲醇水蒸气送入重整器生成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气相组分为65~75%氢气、20~26%二氧化碳、0.3-3%一氧化碳;),再将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送入氢分离装置,通过氢分离装置将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分离出来,并被采集收集。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气相组分包括氢气25~45%、二氧化碳55~75%、0.3-3%一氧化碳以及水0~3%,对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仍然含有一定量的氢气、二氧化碳,因此只要对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进行重整,这部分混合气仍然可以再次进入氢分离装置内进行氢分离,实现对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循环利用;
目前具体操作是,控制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液化出一部分二氧化碳,然后剩余的就是氢气混合余气,氢气混合余气的组分为氢气65~75%、二氧化碳20~26%、一氧化碳3~9%,控制氢气混合余气孔二氧化碳组分含量在20~26%,与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先对应,然后再将氢气混合余气进行水煤气配水重整,生成重整混合气,重整混合气的气相组分为氢气62~77%、二氧化碳22~27%、一氧化碳0.5~1.5%;降低氢气混合余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氢气组分含量至62~77%,从而使重整混合气气相组分与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气相组分相对应,由于组分对应,因此,重整混合气可以再次进入氢分离装置循环进行氢气分离。
以上是对于目前制氢系统介绍,目前的制氢系统中,氢分离装置和水煤气重整装置是两个独立的设备,两个设备之间需要通过管路进行连接,造成整个制氢系统庞杂,也造成制氢系统的制氢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氢分离与水煤气重整一体式装置,解决以往氢分离装置和水煤气重整装置之间为分体式结构造成的系统庞杂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2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