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纤维红茶粉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1112.2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3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罗贞艳;邓吉斌;袁开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晴隆县清韵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52117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61400 贵州省黔西***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纤维 红茶 发酵物 茶叶 茶叶加工技术 溶胀特性 原料制备 山楂 芹菜 红茶粉 矿物盐 矿物质 速溶茶 质量份 冲泡 丝滑 制备 搭配 补充 制作 加工 |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纤维红茶粉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红茶8‑15份、微纤维发酵物2‑3份、矿物盐0.3‑1份;本发明利用红茶本身的口感,搭配山楂、桑葚、芹菜制作成的微纤维发酵物的溶胀特性,兼顾矿物质的溶解性;使得冲泡出来的红茶稳定性更高,口感的丝滑性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补充茶叶在加工中损失的营养成分,增强茶叶的营养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微纤维红茶粉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但是现有技术中红茶的深度加工主要局限于将茶叶原料摊凉、发酵、揉捻、烘干等步骤制备出来的红茶,其使用中由于本身茶叶细胞的构成未完全破坏,所以在炮制时很多营养成分不能充分释放,同时,茶叶本身形体影响较大,为了保持茶叶的完成,包装上极好成本;而粉末型的红茶运输中不怕挤压相对而言优势更大。所以急需研制一种兼顾运输储藏和营养的红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纤维红茶粉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以最大限度释放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并且丰富茶叶中营养成分,降低茶叶运输中的成本。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纤维红茶粉速溶茶,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红茶8-15份、微纤维发酵物2-3份、矿物盐0.3-1份;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红茶粉碎为80-100目的粉末,用微波处理10-12s,静置3-5min后,再用微波处理15-20s;然后将粉末倒入超微粉碎机中超微粉碎,得到红茶粉备用;(2)将山楂、桑葚、芹菜按照质量比3:5:1混合打浆,在所得浆液中加入浆液质量3-4%的发酵微生物混合均匀,在28-32℃下发酵20-30h;将所得的发酵物在34-36℃下经600-700W的超声波处理15-20min,在0.1-0.3个标准大气压、35-38℃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8%,将所得干燥物经超微粉碎即可得到微纤维发酵物;所述发酵微生物由质量比为3:1:2的米曲霉、酵母、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而成;(3)所述矿物盐的制作方法为:将沙拐枣嫩枝、沙葱嫩叶、河西菊按照质量比3:1:1混合粉碎为60-80目的粉末,将粉末与其质量10-15倍的清水混合煮沸,保温10-15min,在将温度降低至35-40℃,用醋酸将混合液的ph调至3-5,在混合液中加入其质量1-3%的复合酶,保温静置30-50min,然后用700-800W的微波加热至沸腾,趁热过滤,所得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矿物盐;所述复合酶由质量比为1:3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4)将红茶粉、微纤维发酵物、矿物盐复配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为:红茶9份、微纤维发酵物2份、矿物盐0.8份。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微纤维红茶粉速溶茶含有多种成分,其纤维细度小,溶解度高,可以持有多种养分。本发明利用红茶本身的口感,搭配山楂、桑葚、芹菜制作成的微纤维发酵物的溶胀特性,兼顾矿物质的溶解性;使得冲泡出来的红茶稳定性更高,口感的丝滑性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补充茶叶在加工中损失的营养成分,增强茶叶的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核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微纤维红茶粉速溶茶,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红茶8份、微纤维发酵物2份、矿物盐0.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晴隆县清韵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晴隆县清韵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1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