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主动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8511.3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3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卿;苏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1/00;A62C31/28;A62C37/00;A62C3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北辰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轨道交通 车辆 智能 主动 灭火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灭火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主动灭火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喷洒机构、供水机构和供气机构,所述喷洒机构、所述供水机构和所述供气机构均与所述主控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喷洒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储水箱、水泵、供水管和排水管;主控模块可控制喷洒机构、供水机构和供气机构中的各个电磁阀启闭,并由水泵和储气瓶进行供气,通过各个喷洒机构中的压力传感器数值判断管路是否正常,同时,主控模块可对水泵运行时的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测,综合检测判断系统及管路是否正常,不需检测人员对各个机构进行逐一检查,降低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灭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主动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很早就作为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出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系统,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而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行时,大多在地下隧道运行,一旦发生明火,将很难扑灭,后果较为严重,因此轨道交通车辆的灭火装置尤为重要。
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的灭火系统无法进行自检,车辆每日运行前,均需要人工对各个机构进行逐一排查检测,检测耗时较长,且检测的步骤较为繁琐,耗费人力物力,导致对轨道交通车辆的整体检测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主动灭火系统,具有自主检测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主动灭火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喷洒机构、供水机构和供气机构,所述喷洒机构、所述供水机构和所述供气机构均与所述主控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喷洒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储水箱、水泵、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水箱通过管道密封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水管密封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主控模块信号连接,所述供气机构包括储气瓶和密封连接在其输出端的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上密封串联有第四电磁阀,所述供气管上密封并联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位于所述第四电磁阀远离所述储气瓶的一侧,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均与所述主控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单片机、接水管和接气管,所述接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水管密封连接,另一端密封连接有喷雾装置,所述接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气管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雾装置密封连接,所述接水管上密封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密封连接,所述接水管靠近所述喷雾装置的一端密封串联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水管由靠近所述接水管的一端依次密封串联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电磁阀,所述接气管由靠近所述喷雾装置的一端依次密封串联有第二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电磁阀均与所述单片机信号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主控模块信号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喷洒机构、所述供水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喷洒机构、所述供水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均与所述备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所述供气管为并列布置。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喷洒机构均等距均匀排列在车厢顶部。
优选的,所述喷雾装置的底端罩设有密封帽,所述密封帽与所述喷雾装置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帽的内壁粘接固定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所述喷雾装置的外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储气瓶为碳纤维高压气瓶。
优选的,所述主控模块内设有监测电流、电压的监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8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