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厂中污水泵房防止水中复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5912.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2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杰;朱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泵房 防止 水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厂中污水泵房防止水中复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厂泵房前池设有压力盖板,惰性气体注入管道的一端连接惰性气体存储罐,惰性气体注入管道的另一端设惰性气体注入口,惰性气体注入口穿过压力盖板后伸至泵房前池上方,压力盖板上还设有排气口;将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注入管道注入前池,使惰性气体充满前池上部空间,同时将前池内大气通过排气口排出。本发明用惰性气体代替泵房前池上部空间的空气,避免泵房运行过程中的水体复氧,减小进水碳源无效消耗,减小水中溶解氧浓度,保证后续工艺所需的厌氧或缺氧环境,强化污水生物处理脱氮除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厂中污水泵房防止水中复氧的方法,属于市政排水或者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适用于污水厂需设置污水泵房,且泵房后续处理工艺要求厌氧或缺氧环境的情况。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问题已较普遍,碳氮和碳磷比值偏低严重影响后续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为满足我国日趋严格的出水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厂的普遍做法是取消初沉池、在缺氧池或厌氧池投加外加碳源,以提高碳氮比和碳磷比,从而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
随着对进水碳源问题重视程度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碳源优化利用及污泥内碳源的开发。有研究表明,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过程中复氧现象普遍,泵提升后污水DO浓度较高,携氧污水进入生物系统后导致进水碳源无效消耗明显。
水泵是输送和提升液体的机器,它把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能量,使液体获得动能或势能。叶轮在泵壳内高速转动,产生离心力,充满叶轮的液体受离心力作用,从叶轮的四周被高速甩出,高速流动的液体汇集在泵壳内,其速度降低,压力增大。根据液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道理,泵壳内的高压液体进入了压力低的出口管线(或下一级叶轮),在叶轮将液体甩向四周的同时,在叶轮的吸入室中心形成低压,液体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进入叶轮,补充于叶轮的吸入口中心低压区,使泵连续工作。
水泵吸水池的设计是影响泵站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水泵吸水池设计时,一般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1)各过水断面有较均匀的流速分布:(2)吸水池内部的漩涡要尽量少;(3)较小的水力损失;(4)线型简单,施工方便:(5)有利于降低造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少吸水池内部流动中的漩涡。对于泵站吸水池,空气吸入涡的存在是长期以来影响泵站正常运行一大问题。发生在自由表面处的空气吸入涡会使空气随着水流进入泵内,这不但会对泵的运行效率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会加剧泵内叶片等过流部件的空蚀破坏,它还会引起泵站振动,对机组运行的安全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由于涡的影响,水泵吸水池流场中的溶解氧含量会发生改变。
目前,关于污水处理厂泵房提升系统对碳源消耗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在污水厂泵房中防止水中复氧的方法,避免泵提升过程中的复氧,从而减少进水碳源无效消耗,保证后续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足够碳源;另一方面,减小水中溶解氧浓度,保证后续工艺所需的厌氧或缺氧环境,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厂中污水泵房防止水中复氧的方法,能有效解决污水厂无效碳源消耗问题和维持厌氧和缺氧环境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厂中污水泵房防止水中复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厂泵房前池设有压力盖板,惰性气体注入管道的一端连接惰性气体存储罐,惰性气体注入管道的另一端设惰性气体注入口,惰性气体注入口穿过压力盖板后伸至泵房前池上方,压力盖板上还设有排气口;将非氧化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注入管道注入前池,使非氧化性气体充满前池上部空间,同时将前池内大气通过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道上设置开启阀,用于开启或关闭惰性气体注入。
进一步地,泵房前池设置压力盖板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惰性气体注入口位于泵站前池最高液位以上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5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