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废弃物研磨制造回注泥浆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24680.X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澜达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1/01 | 分类号: | E21B21/01;E21B21/06;B02C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彭伶俐 |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废弃物 研磨 制造 泥浆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钻井废弃物研磨制造回注泥浆的装置,包括废弃物回收罐、研磨罐、暂存箱和回注泵,废弃物回收罐的出口与研磨罐相连,研磨罐上连接有主水管路,暂存箱的出口与回注泵相连,在研磨罐与暂存箱之间设有第一振动筛和第二碎石机,送入到研磨罐内的固相和液相废弃物先送入到第一振动筛进行筛选,无法从第一振动筛内下落的废弃物送入到第二碎石机内进行打碎,从第一振动筛内下落的废弃物送入到研磨罐内进行研磨,从研磨罐内研磨完成的固相废弃物连同液相废弃物通过第二振动筛筛分,筛下的废弃物送入到暂存箱内,未通过的继续送入到第二研磨罐中研磨。具有对废弃物进行充分的打碎,减少不可泵送的岩屑量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钻井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井废弃物研磨制造回注泥浆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环保要求,钻井废弃物不能随意排放,需经过各种工艺来处理,消除污染物。现有技术中,对废弃物的处理有填埋处理,海上运回陆地处理,加入化学品,成本高,钻井废弃物回注工艺是其中一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在海中回注是零排放且随钻处理,在陆地上建设陆地集中建站进行处理,该方法是将钻井废弃物和水混合制造成可泵送的泥浆,然后将泥浆回注到深层井下。
回注工艺中需要将固相废弃物研磨处理来达到泵送泥浆的要求,不能被研磨的岩屑需要另行处理。现有研磨设备包括研磨罐及与研磨罐相连的研磨泵来实现对固相废弃物的进行搅拌研磨,研磨时间长,岩屑处理能力低,产生的不可泵送岩屑量大。因此如何提高固相废弃物的研磨速度,减少甚至消除不可泵送岩屑废弃物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钻井废弃物研磨制造回注泥浆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禁用研磨罐进行研磨而导致的研磨不充分,岩屑处理能力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井废弃物研磨制造回注泥浆的装置,包括废弃物回收罐、研磨罐、暂存箱和回注泵,废弃物回收罐的出口与研磨罐相连,研磨罐上连接有主水管路,暂存箱的出口与回注泵相连,在研磨罐与暂存箱之间设有第一振动筛、第二碎石机和第二振动筛,第二振动筛的筛孔小于第一振动筛,所述研磨罐分为相互串联的一级研磨罐、二级研磨罐,一级研磨罐与二级研磨罐上均连接有研磨泵,一级研磨罐的研磨精度小于二级研磨罐的研磨精度,第一研磨罐与第一振动筛相连,二级研磨罐与第二振动筛相连,废弃物先送入到一级研磨罐中,一级研磨罐研磨完成之后先送入到第一振动筛进行筛选,无法从第一振动筛内下落的废弃物送入到第二碎石机内进行打碎,从第一振动筛内下落的废弃物送入到第二研磨罐内进行研磨,从二级研磨罐内研磨完成的废弃物送入到第二振动筛中进行筛选,从二级研磨罐内研磨完成的废弃物送入到暂存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研磨罐连接有三级研磨罐,三级研磨罐与第二振动筛相连,三级研磨罐的研磨精度大于二级研磨罐的研磨精度,第二振动筛连接有垃圾箱;如果出现无法研磨或打碎的废弃物,则通过第二振动筛送入三级研磨罐中继续研磨;如果在反复的筛选与研磨中废弃物仍无法研磨或者打碎时,将其送入到垃圾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研磨罐、二级研磨罐和三级研磨罐均设置有多组,并且同级的研磨罐并联设置,并且同时使用的一级研磨罐、二级研磨罐和三级研磨罐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泵为碳化钨研磨泵。
进一步地,所述废弃物回收罐包括固相回收罐和液相回收罐,固相回收罐内承载固相废弃物,液相回收罐内承载液相废弃物。
进一步地,所述液相回收罐共有多组并且相互并联设置,多组液相回收罐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管路,每组液相回收罐内均设有搅拌器。
进一步地,所述暂存罐共有多组,多组暂存罐设有相互连通的管道,每个暂存罐内均设有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澜达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澜达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4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