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补水箱的燃煤机组灵活性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2441.0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5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冯浩波;李根;严俊杰;陈伟雄;邢秦安;种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13/02;F01K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水箱 燃煤 机组 灵活性 调节 系统 方法 | ||
一种采用补水箱的燃煤机组灵活性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系统在升负荷时,减小第一给水泵开度,给水量减小,所需汽轮机抽汽变少,汽轮机做功增加;同时,凝汽器液位上升,冷补水箱可以蓄冷凝水防止凝汽器液位过高;给水量减少导致除氧器液位下降,此时热补水箱在第二给水泵驱动下给除氧器补水;系统在降负荷时,高压缸排汽一部分进入喷射式热泵,进入低压缸蒸汽量减少,汽轮机做功减少,喷射式热泵利用汽轮机排汽加热冷补水箱内低温水,并将混合后的高温水注入热补水箱;本发明在原有回热系统基础上增加外部补水箱调节系统,实现机组快速升降负荷的同时,增加了机组蓄热能力,设备结构简单,提高了机组灵活性以及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机组灵活性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补水箱的燃煤机组灵活性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用电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中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大,为了配合规模化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以及我国用电结构的变化,燃煤机组将承担更多、更难的调峰任务。这对燃煤机组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其能大幅度变负荷运行且具备快速变负荷速率。当电网要求快速变负荷时,系统内部蓄热能力有限,需要更有潜力的蓄热系统与传统燃煤机组相互配合,并且凝汽器和除氧器液位会发生变化,而凝汽器水位过高会引起真空度降低,过冷度上升,影响机组经济性,水位过低凝结水泵产生汽蚀;除氧器水位过高会导致工质和热量的损失,除氧器内工作压力不稳定,影响设备安全和除氧效果,水位过低会使给水泵产生汽蚀。因此需要借助额外控制系统或外部设备来保证设备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补水箱的燃煤机组灵活性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该系统在原有回热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外部补水箱调节系统,外部调节系统为回热系统补水、储水、蓄热,利用补水与蓄热、放热结合的方式,结构简单,系统灵活,使系统满足电网对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补水箱的燃煤机组灵活性调节系统,利用热补水箱1、冷补水箱2调节补水并蓄热,变负荷时快速响应;该系统包括锅炉14、高压缸10、低压缸11、除氧器13、凝汽器12、喷射式热泵3、热补水箱1、冷补水箱2及高压换热器16和低压换热器17,锅炉14与高压缸10的入口相连,高压缸10各级抽汽端口分别与对应的高压换热器16抽汽入口相连,高压缸10排汽口与低压缸11入口相连,低压缸11各级抽汽端口分别与对应的低压换热器17抽汽入口相连,低压缸11排汽口与凝汽器12入口端相连,凝汽器12给水出口与低压换热器17给水入口相连,低压换热器17串联连接,其出口与除氧器13给水第一入口相连,除氧器13出口与高压换热器16给水入口相连,高压换热器16串联连接,其出口与锅炉14给水入口相连,高压缸10排汽口还分别与除氧器13蒸汽入口和喷射式热泵3的一次入口3-1相连,高压缸10排汽口与喷射式热泵3连接管路设有蒸汽阀9,凝汽器12热井侧面端口与冷补水箱2入口相连,中间设有第一节流阀5,冷补水箱2出口与喷射式热泵3的二次入口3-2相连,管路设有第二节流阀6,喷射式热泵3出口与热补水箱1入口相连,中间设有第三节流阀7,热补水箱1出口与除氧器13给水第二入口相连,中间设有第二给水泵8;凝汽器12出口主给水管路设有第一给水泵4。。
采用冷补水箱2和热补水箱1;冷补水箱2与凝汽器12相连,利用冷补水箱2调节凝汽器12液位;热补水箱1与除氧器13相连,利用热补水箱1为除氧器13补水;
在降负荷时,高压缸10排汽一部分进入喷射式热泵3,其余排汽进入低压缸11,导致低压缸11进汽量减少,蒸汽进入低压缸11做功减少,机组实现快速降负荷动作,高压缸10排汽进入喷射式热泵3后加热冷补水箱2内低温水,并驱动混合后的高温水进入热补水箱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2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