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培养试剂及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0223.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3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马艳玲;李欢欢;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84 | 分类号: | C12N5/0784 |
代理公司: | 11736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萍;李红伟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熟 培养试剂 诱导剂 抗原 抗体 诱导 成熟树突状细胞 杀伤活性 活化剂 得率 活化 刺激 环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培养试剂及培养方法。本发明的DC培养试剂包括不成熟DC诱导剂、成熟DC诱导剂、不成熟DC活化剂、ICOS抗体、抗原。本发明通过不成熟DC诱导、不成熟DC活化、抗原和抗体负载、成熟DC诱导几个环节使得DC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高DC的得率和活性,刺激CTL以后可有效提高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培养试剂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1973年美国Rockkflle大学Steinman和Cohn在观察脾脏细胞时发现的,因其成熟时有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广泛分布在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中,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其膜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有效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其抗原提呈能力远强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肿瘤免疫中亦发挥关键作用。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方法将DC进行处理,在体外扩增活化,并予以相应的抗原刺激以制成DC疫苗,然后回输至患者体内进行免疫治疗。
体细胞治疗是指应用于人的自体或异体的体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这种体外操作包括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扩增、筛选以及药物或其他能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处理,经过体外操作后的体细胞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目前临床中应用较为成熟的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多种免疫活性因子的作用下,有效活化和扩增从自体外周血中分离的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直接杀伤或诱导免疫效应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或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包括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治疗等。
近年来,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及DC疫苗已取得较大进展,体外制备的DC疫苗显示出明显诱发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体外诱导培养DC的方法已基本得到公认,但DC体外促成熟的方案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DC培养技术,DC得率低,活性低,刺激T细胞效率不够高,致使培养得到的DC功能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DC疫苗的临床应用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现有DC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以有效提高DC疫苗在诱导抗炎或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培养试剂及培养方法。本发明提供的DC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高DC的得率和活性,刺激CTL以后可有效提高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C培养试剂,所述DC培养试剂包括成熟DC诱导剂、不成熟DC诱导剂、不成熟DC活化剂、ICOS抗体、抗原。
进一步,所述成熟DC诱导剂包括GM-CSF、IL-4、TNF-α、PGE-2。
进一步,所述不成熟DC诱导剂包括GM-CSF、IL-4。
进一步,所述不成熟DC活化剂包括Flt3L、SCF、KLH。
优选地,GM-CSF浓度为50ng/mL,IL-4浓度为50ng/mL,TNF-α浓度为10ng/mL,PGE-2浓度为1μg/mL。
优选地,Flt3L浓度为50ng/mL,SCF浓度为200ng/mL、KLH浓度为50μg/mL。
更进一步,所述成熟DC诱导剂和不成熟DC诱导剂还包括含有血浆的无血清培养基。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含有血浆的无血清培养基是含有1%自体血浆的AIM-V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熟DC培养方法,所述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2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