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资源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5201.8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3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董滨;刘明昊;徐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同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05F9/04;C05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垃圾 好氧发酵 资源化处理 干湿分离 生活垃圾 纤维素酶 超高温 无害化 固体废弃物处理 混合生活垃圾 有机肥产品 发酵周期 好氧堆肥 机械脱水 质量稳定 垃圾 减量化 两阶段 资源化 分选 臭气 过滤 环境保护 引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资源化处理方法,它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无害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含以下步骤:混合生活垃圾分选;干垃圾外运处理;湿垃圾粉碎、过滤;湿垃圾筛分;湿垃圾机械脱水;湿垃圾两阶段好氧发酵处理:第一阶段,纤维素酶好氧发酵;第二阶段,嗜热菌超高温好氧发酵,它利用纤维素酶的引入和超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对湿垃圾进行处理,其缩短了发酵周期、减少了臭气产生量、降低了处理成本。通过这种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资源化处理方法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其产生的有机肥产品质量稳定,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共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与无害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分类回收利用对于促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垃圾分类始于20世纪90年代,然而由于政策约束力不强、公众意识薄弱、垃圾分类处理循环链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大多数地方的垃圾分类仅停留在源头投放阶段,同时在垃圾运输过程中先分后混的现象给后续的垃圾处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的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政策,辅之以焚烧、堆肥其它处理方法,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此外,由于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含水率高,再加上垃圾中所存在的塑料、金属、玻璃、化学纤维等物质,使得堆肥处理效果差、燃烧处理热值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提高,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4亿吨左右,每年以约8%的速度递增,传统的垃圾投放和处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垃圾处理的需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强制性法规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中国垃圾分类迈入“强制时代”。
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等湿垃圾占比在50%~60%,且易腐烂发臭、滋生蚊蝇,会给其他垃圾的处理和利用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短期内无法普及细致的垃圾分类,然而传统的好氧堆肥发酵技术是指在有氧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吸收、氧化和分解,并通过矿质化与腐殖化作用将其变成腐熟稳定的有机肥料的生物化学过程,是目前国内外堆肥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但其存在发酵周期长、无害化不彻底、臭气污染严重等诸多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资源化处理方法;其方法可行性高,操作简便,处理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高,同时利用纤维素酶的引入和超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对湿垃圾进行处理,其产生的有机肥产品质量稳定,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共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含以下步骤:
混合生活垃圾分选;
干垃圾外运处理;
湿垃圾粉碎、过滤;
湿垃圾筛分;
湿垃圾机械脱水;
湿垃圾两阶段好氧发酵处理:
第一阶段,纤维素酶好氧发酵;
第二阶段,嗜热菌超高温好氧发酵。
作为优选,所述的湿垃圾筛分中粉碎筛分的粒径控制在8mm以下。
作为优选,所述的湿垃圾机械脱水中脱水后物料的含水率为40%~60%。
作为优选,所述的湿垃圾两阶段好氧发酵处理中第一阶段中通风量为0.2~0.5m3/min。
作为优选,所述的湿垃圾两阶段好氧发酵处理中第一阶段中加入乙酸调节物料pH值为4.5~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同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同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5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