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薄膜专用高遮盖炭黑色母粒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2122.3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3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林;郑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稀美师新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77/00;C08K13/02;C08K3/22;C08K3/04;C08K3/30;C08J3/22;B29B7/16;B29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薄膜 专用 遮盖 炭黑 色母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一种聚酯薄膜专用高遮盖炭黑色母粒及制备方法,其色母粒成分百分制可分为:镉红10%、镉黄10%、钛白粉30%、炭黑10%、氧化铁红10%、氧化铁黄10%、分散剂5%、聚酰胺树脂10%以及阻燃剂5%,其制备方法:粉碎‑混炼‑制粒;所述粉碎工艺为:将镉红、镉黄、钛白粉、炭黑、氧化铁红、氧化铁黄、分散剂及阻燃剂逐一进行碾磨制粉;所述混炼工艺为:碾磨后依次投入搅拌罐内进行搅拌;所述制粒工艺为:将粘稠后的混合材料放入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制得成品,本发明通过色母粒成分,将无机物质混合物提前制备成中间母粒,确保无机物质均匀分散,将中间母粒通过磨粉机磨成细粉末后,与炭黑及聚酯原料通过特定的分类搅拌工艺及生产方法制成高遮盖炭黑色母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酯薄膜专用高遮盖炭黑色母粒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PET)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经过缩聚产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的部分PET再通过水下切粒而最终生成。纤维级聚酯切片用于制造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长丝,是供给涤纶纤维企业加工纤维及相关产品的原料,涤纶作为化纤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占据着化纤行业近80%的市场份额,因此聚酯系列的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是化纤行业关注的重点。同时聚酯还有瓶类、薄膜等用途,广泛应用于包装业、电子电器、医疗卫生、建筑、汽车等领域,其中包装是聚酯最大的非纤应用市场,同时也是PET增长最快的领域。
现有的聚酯炭黑色母粒存在遮盖低,添加量高等缺点,无法批量应用于薄制品的薄膜产品领域中。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薄膜专用高遮盖炭黑色母粒及制备方法,其色母粒成分百分制可分为:镉红10%、镉黄10%、钛白粉30%、炭黑10%、氧化铁红10%、氧化铁黄10%、分散剂5%、聚酰胺树脂10%以及阻燃剂5%,其制备方法为:粉碎-混炼-制粒;
所所述粉碎工艺为:将镉红、镉黄、钛白粉、炭黑、氧化铁红、氧化铁黄、分散剂及阻燃剂逐一进行碾磨制粉,要求颗粒大小一致,其中,镉红、镉黄、钛白粉、炭黑优先投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在粉碎后无需取出,其次投入氧化铁红、氧化铁黄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原料上注入分散剂、聚酰胺树脂以及阻燃剂,最后进行混炼;
所述混炼工艺为:碾磨后依次投入搅拌罐内进行搅拌,期间加入少许液态粘稠剂,在搅拌前进行粉末状材料进行恒温在25-40°之间,防止形态发生变化,在搅拌时将粉末状材料放入后,搅拌之间为28-30min,搅拌转速为200转/分;
所述制粒工艺为:将粘稠后的混合材料放入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制得成品,造粒使粘稠材料静置,当粘稠材料接近凝固现象时,投入造粒机内进行造粒。
优选的,所述混炼工艺中,其结构主要包括:搅拌罐体、支撑架、搅拌电机、搅拌杆、分层管、横板、竖直架、搅拌叶片、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扣盖,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搅拌罐体上,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端且输出端穿过所述支撑架,所述搅拌杆一端与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另一端插入所述搅拌罐体内,所述分层管设置在所述搅拌罐体内,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分层管,所述横板设置在所述搅拌杆上,所述竖直架设置在所述横板的下端面,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竖直架上,所述进料口以及所述出料口分别开在所述搅拌罐体上,所述扣盖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上。
优选的,所述分层管为锥形结构,所述分层管上表面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分层管的数量若干,多个所述分层管竖直排列在所述搅拌罐体内。
优选的,同一个所述横板上的所述竖直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位置相对称。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搅拌罐体侧表面且位于所述分层管的上下相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稀美师新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稀美师新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2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本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AMP检测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