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软开关的Buck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2117.2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1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易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开关 buck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开关的Buck电路,包括:由第一开关管,主电感,主电容以及第一二极管构成的Buck电路主体;包括第二电感以及与第二电感串联的第二二极管的电感支路,第二二极管限制电流仅从电感支路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阴极与电感支路的第一端连接,阳极与电感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时,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感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电感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时,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感支路的第二端连接。应用本申请的方案,实现了软开关,降低了开关损耗,有利于提高电路效率,并且方案的实施难度低,电路构成简单,也有利于保障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软开关的Buck电路。
背景技术
Buck电路是在进行电压等级的转换时,特别是在电源模块中,进行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并且随着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率的Buck电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对于采用硬开关的Buck电路而言,开关损耗较大,特别是在开关频率较大的场合中,更容易降低电路的效率。因此,实现Buck电路的软开关,提高电路的效率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此外,传统方案中的部分Buck电路在实现软开关时,电路构成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可控开关器件,并按照相应策略控制各器件的通断从而实现软开关,使得电路的控制流程更加复杂,也不利于提高电路的稳定性以及集成化。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Buck电路的软开关,从而提高电路效率,降低开关损耗,并且降低方案的实施难度,保障电路的稳定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软开关的Buck电路,以提高电路效率,降低开关损耗,并且降低方案的实施难度,保障电路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软开关的Buck电路,包括:
由第一开关管,主电感,主电容以及第一二极管构成的Buck电路主体;
包括第二电感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感串联的第二二极管的电感支路,所述第二二极管限制电流仅从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端流向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端;
阴极与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端连接,阳极与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三二极管;
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时,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主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时,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主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的第三电感。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三电容;
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的所述第一电阻。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的第二电阻;
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的所述第四二极管。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一个或多个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为IGBT管或者为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2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压传输电路及相关电路结构
- 下一篇:电源中的参考电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