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6535.1 | 申请日: | 201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8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明;白久林;金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04 | 分类号: | E04C3/04;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50237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屈服段 连梁 刚性段 过渡段 钢梁 可更换 延性 剪力墙结构 承载能力 弹性状态 高强螺栓 使用寿命 塑性状态 重新安装 地震 剪力墙 拆卸 耗散 立墙 墙肢 变形 损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包括RC墙肢和RC连梁。所述RC连梁包括刚性段、过渡段和屈服段;所述刚性段和过渡段的承载能力较屈服段大,地震发生时所述刚性段和过渡段处于弹性状态,所述屈服段处于塑性状态;所述屈服段的钢梁具有良好的延性,耗散大量的能量,从而大大减轻了剪力墙其余构件的损伤;地震结束后,通过拆卸和重新安装高强螺栓即可更换变形较大的屈服段钢梁,更换过程简便快捷。本发明实现了RC连梁的震后可更换,延长了剪力墙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扩大了剪立墙结构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
背景技术
剪力墙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使用较为广泛,地震发生时,RC连梁作为第一道防线首先屈服,耗散地震能量,多次震害表明,绝大部分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剪力墙RC连梁震后难以修复或因修复时间、成本较大而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先后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可更换连梁,但大多数可更换连梁局限于在钢连梁中使用,因此亟需研制开发一种传力路径明确、震后易于更换的RC连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包括连接在RC墙肢Ⅰ和RC墙肢Ⅱ之间的RC连梁。
所述RC连梁包括刚性段Ⅰ、过渡段Ⅰ、屈服段、过渡段Ⅱ和刚性段Ⅱ。所述RC连梁的长度方向为刚性段Ⅰ、过渡段Ⅰ、屈服段、过渡段Ⅱ和刚性段Ⅱ的纵向。
所述屈服段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有过渡段Ⅰ和过渡段Ⅱ,过渡段Ⅰ与RC墙肢Ⅰ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Ⅰ,过渡段Ⅱ与RC墙肢Ⅱ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Ⅱ。
所述刚性段Ⅰ和刚性段Ⅱ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刚性段Ⅰ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Ⅰ,刚性段Ⅱ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Ⅱ。
所述过渡段Ⅰ包括转换钢板Ⅰ和钢梁Ⅰ,钢梁Ⅰ靠近刚性段Ⅰ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Ⅰ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Ⅰ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Ⅰ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Ⅰ内。
所述钢梁Ⅰ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Ⅰ包括腹板Ⅰ和两个翼缘Ⅰ,腹板Ⅰ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两个翼缘Ⅰ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所述屈服段包括钢梁Ⅱ,钢梁Ⅱ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Ⅱ包括腹板Ⅱ和两个翼缘Ⅱ,腹板Ⅱ上设置有通孔,腹板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两个翼缘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所述过渡段Ⅱ包括转换钢板Ⅱ和钢梁Ⅲ,钢梁Ⅲ靠近刚性段Ⅱ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Ⅱ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Ⅱ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Ⅱ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Ⅱ内。
所述钢梁Ⅲ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Ⅲ包括腹板Ⅲ和两个翼缘Ⅲ,腹板Ⅲ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两个翼缘Ⅲ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所述钢梁Ⅰ和钢梁Ⅱ通过若干拼接板进行连接,拼接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腹板Ⅰ和腹板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腹板Ⅰ和腹板Ⅱ的两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腹板Ⅰ、腹板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
所述翼缘Ⅰ和翼缘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翼缘Ⅰ和翼缘Ⅱ的上下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翼缘Ⅰ、翼缘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
所述钢梁Ⅱ和钢梁Ⅲ通过若干拼接板进行连接。所述腹板Ⅲ和腹板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腹板Ⅲ和腹板Ⅱ的两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腹板Ⅲ、腹板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
所述翼缘Ⅲ和翼缘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翼缘Ⅲ和翼缘Ⅱ的上下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翼缘Ⅲ、翼缘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65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