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用珠光效果的印刷油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0901.4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8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姚俊杰;刘冬;柳长红;钱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2 | 分类号: | C09D11/102;C09D11/107;C09D11/03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珠光效果 颜料 油墨 去离子水 颜料粒径 印刷油墨 珠光色彩 层次感 分散剂 交联剂 聚合体 质量份 珠光粉 珠光色 铝粉 烟用 银粉 组份 固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用珠光效果的印刷油墨,该种油墨按质量份包含以下组份:珠光色料11‑15份、聚合体26‑38份、交联剂3‑5份、分散剂5‑9份和去离子水45‑60份。该种油墨采用珠光粉、银粉和铝粉三种珠光效果颜料进行珠光效果的点缀,由于三种颜料的珠光效果强度不同,所以在固化后呈现的珠光色彩较为真实、并且色彩分明,同时,通过三种颜料粒径的变化,达到珠光效果的层次感变化,更加绚丽夺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烟包装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用珠光效果的印刷油墨。
背景技术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一个香烟消耗大国,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仅仅关注于香烟的口感和口味,同时对香烟的包装盒也是逐渐的挑剔起来,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或者女士吸烟群众,对香烟的包装盒外观要求越来越关注,目前香烟外包装印刷工艺大多较为单一,图文色彩也略显单调,已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急切需求。
公开号为CN201310600459.0的国内发明专利,一种一次印刷紫外光固化珠光油墨,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颜料1-2、E-12环氧树脂20-23、纳米铁矿尾渣粉1-2、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30-35、聚酯丙烯酸酯14-18、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0-12、1173光引发剂4-7、二氨基二苯基砜5-7、肉桂精油1-2、抗氧剂10352-3、助剂4-5;
所述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硅藻土粉0.2-0.3、纳米云母粉0.2-0.3、硅烷偶联剂KH-5502-3、茶多酚2-3、新戊二醇5-7、对叔丁基苯甲酸1-2、抗氧剂10351-2、2-丁氧基乙醇3-4、交联剂TAC2-3、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0-12、没食子酸丙酯2-3、薏仁油1-2;其制备方法是将各物料混合,加热至60-70℃,搅拌反应30-40分钟,即得。
其组份复杂,在固化交联时很容易产生组份间的不兼容造成的固化不彻底现象,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同时产生珠光效果的纳米铁矿尾渣粉颜色暗淡、成分单一,无法更好的呈现珠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烟用珠光效果的印刷油墨,该种油墨通过复合而成的珠光色料和合理的粒径范围实现层次分明、效果明显的珠光彩。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烟用珠光效果的印刷油墨,按质量份包含以下组份:珠光色料11-15份、聚合体26-38份、交联剂3-5份、分散剂5-9份和去离子水45-60份。
进一步地,所述珠光色料为按质量份包含珠光粉4-6份、银粉3-6份和铝粉3-4份。
进一步地,所述珠光色料的粒径为7-15μm。本发明中的珠光粉、银粉和铝粉实际粒径大小关系为珠光粉>银粉>铝粉,这样在固化后不仅呈现不同强度的珠光色彩,同时也可实现不同程度的分层现象,实现珠光立体感效果,层次化清晰,珠光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体按质量份包含环氧树脂13-17份、丙烯酸乳液10-15份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单体3-6份。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二甲胺基丙胺。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聚丙烯酸钠。
一种烟用珠光效果的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合体、交联剂和分散剂加入到分散容器中,进行预分散,得到均匀分散液;
S2:向分散液中加入珠光色料,再次进行分散,得到最终分散液;
S3:将最终分散液加入至珠磨机中研磨,得到半成品;
S4:将半成品过滤、得到一种烟用珠光效果的印刷油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0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