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6175.9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6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朱波;王毅;陈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天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盖 金属筒 焊接 侧壁顶端 透气孔 位置处 金属网 金属罩 金属 底端 泥土 金属筒内壁 拉力传感器 底端位置 防治装置 环形分布 金属外筒 配合设置 外界干扰 圆孔内壁 泥土量 排污管 收集斗 螺接 圆孔 径流 连通 水体 水土流失 野外 雨水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及其方法,包括金属筒,所述金属筒顶端螺接有金属盖,且金属盖顶端一侧设有连通金属盖内部的收集斗,所述金属筒侧壁顶端位置处开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金属盖侧壁顶端位置处焊接有金属罩,所述金属筒内壁靠近透气孔底端位置处套设有金属网斗,所述金属网斗底端开有圆孔,且圆孔内壁焊接有金属斗,所述金属斗侧壁顶端位置处焊接有金属外筒,所述金属斗底端焊接有排污管。本发明可以实现水体和泥土分离,通过设置的拉力传感器,方便对泥土量进行监测,配合设置的金属罩和透气孔,避免雨水和外界泥土涌入到金属筒中,减少外界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土流失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野外径流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类型,为了防制野外径流水土流失,通过设置防治装置来进行预警防治。
现有的防治装置,不方便监控泥土量,监测效果一般,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现提出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包括金属筒,所述金属筒顶端螺接有金属盖,且金属盖顶端一侧设有连通金属盖内部的收集斗,所述金属筒侧壁顶端位置处开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金属盖侧壁顶端位置处焊接有金属罩,所述金属筒内壁靠近透气孔底端位置处套设有金属网斗,所述金属网斗底端开有圆孔,且圆孔内壁焊接有金属斗,所述金属斗侧壁顶端位置处焊接有金属外筒,所述金属斗底端焊接有排污管,所述金属筒底端外壁中间位置处开有螺孔,且螺孔内壁螺接有金属内筒,所述金属内筒插设在金属外筒内,所述排污管一端穿过金属内筒通过螺栓固定有电磁阀门。
优选地,所述金属筒侧壁底端位置处螺接有排液管,且排污管上对夹设置有排液阀。
优选地,所述金属斗内壁焊接有十字形安装架,且十字形安装架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钢索。
优选地,所述金属盖内壁顶端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拉力传感器,且拉力传感器输出端与钢索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筒底端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液位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筒安装到野外径流水土流失防治池的内壁中,并将收集斗与导流管相对接,水流夹杂着泥土穿过收集斗进入到金属筒中,金属网斗对水体中的泥土进行滤分,拉力传感器在钢索牵引下,可以反馈泥土的重量,从而实现对泥土流失的监控,通过控制电磁阀门工作,即可排出收集的泥土,通过排污管可以排出水体。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的金属网斗,可以实现水体和泥土分离,通过设置的拉力传感器,方便对泥土量进行监测,配合设置的金属罩和透气孔,避免雨水和外界泥土涌入到金属筒中,减少外界干扰,使得监测结果更加可靠,更加方便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野外径流水土流失的防治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液管、2排液阀、3电磁阀门、4排污管、5金属内筒、6金属筒、7金属罩、8收集斗、9金属盖、10透气孔、11金属网斗、12金属斗、13金属外筒、14拉力传感器、15钢索、16十字形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天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天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6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