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阐述中医证本质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5864.8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1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丁一;文爱东;王文军;王婧雯;郭超;贾娜;高凯;赵超;窦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B15/30 | 分类号: | G16B15/30 |
代理公司: | 61202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安迪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医证 中药 靶点 疾病 中医 基因数据库 文献数据库 系统生物学 靶点基因 分子机制 关联网络 内在联系 气阴两虚 拓扑网络 文本挖掘 分析 节点度 人蛋白 源文件 中心性 构建 算法 集合 筛选 基因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阐述中医证的分子本质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证中药的文献数据库文本挖掘,明确用药频次最高的药物;S2、根据中药、疾病、基因数据库源文件的内在联系关系,建立“中药成分‑人蛋白/基因‑疾病”关联网络,通过VENN集合分析筛选到气阴两虚对证药物的共同靶点。S3、将共同靶点构建拓扑网络,进行以节点度中心性算法为核心,最终实现对中医证本质的分子层面解释。本发明通过筛选出中医证候的对证中药和疾病靶点基因,能够构造阐释中医证的分子机制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的认识中医证候的机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生物信息和计算生物学技术评价药效的网络药理学方法。
背景技术
证本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研究的关键。但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观性、模糊性已经影响到中医药的行业发展与国际化推广。中医药领域研究积累了大量中英文数据,大多以传统药理学实验研究为主,无法全面阐述中医复杂系统与特色理论体系。目前中医的“证”还是无法对应西医的“病”,二者间缺乏数据的关联融合和共性规律发现。随着精准化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采用基于大数据的系统药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中医“证候” 本质开展研究是可能的发展思路之一。
发明内容
系统药理学的技术使得可以方便快捷的研究基因、蛋白水平整体阐述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证中药—药物分子—疾病靶点”的转换。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及对应的疾病靶点数据库可巧妙的将“药-靶-证”串联起来,从而将“病”与“证”有机关联。对此,我们提出了“证治系统药理”的研究思路,本文以气阴两虚证为例,借助文本挖掘、系统药理学、靶点解析的方法,通“气阴两虚”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试图揭示对应证本质的内涵。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阐述中医证本质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中医证候对中医文献样本集进行分析,得到治疗该中医证候的主要药物及使用频数;
S2:对主要药物进行作用靶点预测,统计活性成分、总成分、靶点;基于前述预测结果筛选共同靶点;
S3:基于共同靶点进行互作网络分析,采用拓扑学分析方法得到关键靶点。
进一步地,所述拓扑学分析方法,是以节点度中心性算法为主,结合接近中心性算法、介数中心性算法对互作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
进一步地,在进行拓扑学分析时,将明显高于平均结点度的节点定义为关键靶点。
进一步地,所述中医文献样本集,是基于中医证候对数据库内的医学文献进行取样、筛选得到的该中医证候对应的文献样本集。
进一步地,基于中医证候对数据库内的医学文献进行取样时的纳入标准包括:中医、中西医、或者结合临床辨证治疗对该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的文献;所述医学文献包括研究文献和治疗方药;所述研究文献包括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典型医案;所述治疗方药包括处方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明确的经方、自拟方、单味中药。
进一步地,基于中医证候对数据库内的医学文献进行筛选时的排除标准包括:1)排除综述型文献;2)排除实验对象不包括人体的研究;3)排除没有具体方药或仅提供部分药物组成的文献;4)对于同一研究从不同角度发表的多篇文献,仅纳入一篇组方完整的临床研究文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对文献样本集内各文献所涉及的药物进行提取,并规整同一药物的不同命名;然后对样本集内的药物的出现频数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该中医证候的主要药物及使用频数。
进一步地,得到关键靶点后,基于各靶点所对应的疾病信息对关键靶点样本集内的关键靶点进行统计,得到潜在作用疾病统计结果;通过潜在作用疾病统计结果与临床实际运用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58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元件的气封冷却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并行化敲除策略筛选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