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急驱动杆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4739.5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8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彤;刘家华;吴少威;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21/02 |
代理公司: | 44262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永协;吴志鸿 |
地址: |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孔 尺寸检测 基准定位组件 检测销 检测 夹持组件 检测设备 旋转升降 顶升 移栽 检测器 水平位移 台架组件 组件包括 检测杆 驱动杆 抵接 穿插 测量 应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驱动杆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台架组件、第一检测机构和旋转顶升移栽机构,第一检测机构设置在旋转顶升移栽机构的周向上;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平台、旋转升降夹持组件、靠销尺寸检测组件、检测销和基准定位组件,检测平台设有第一安装孔,检测销位于第一安装孔内,旋转升降夹持组件设置在检测平台的下方并上下穿插在第一安装孔内,靠销尺寸检测组件和基准定位组件均设置在检测平台上并位于第一安装孔的周向上,基准定位组件能向第一安装孔的方向靠近或远离,靠销尺寸检测组件与检测销抵接并能推动检测杆水平移动,靠销尺寸检测组件包括水平位移检测器。本发明不仅能大大提高效率,还能测量特殊而又关键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应急驱动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产品在制造完成后一般需要测量其尺寸,以确保产品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传统的测量方式,大多是人工手动测量,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小批量检测。对于大批量的检测,若依然采用人工测量,不仅检测效率低,而且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也难以保证。
特别是一些如应急驱动杆的产品,由于配合连接的需求,常常需要标注一些特殊而又关键的尺寸。如图1与图2所示,由于配合要求需严格管控尺寸L1,即轴心o点至a点的距离,而a点为通孔内的一个虚空点,并不存在于产品上,在测量时不能采用卡尺直接测量,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测量如应急驱动杆中虚空点位置尺寸的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应急驱动杆检测设备,包括台架组件,该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和旋转顶升移栽机构,旋转顶升移栽机构转动设置在台架组件的中部,第一检测机构设置在旋转顶升移栽机构的周向上;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平台、旋转升降夹持组件、靠销尺寸检测组件、检测销和基准定位组件,检测平台设有第一安装孔,检测销位于第一安装孔内,旋转升降夹持组件设置在检测平台的下方并上下穿插在第一安装孔内,靠销尺寸检测组件和基准定位组件均设置在检测平台上并位于第一安装孔的周向上,基准定位组件能向第一安装孔的方向靠近或远离,靠销尺寸检测组件与检测销抵接并能推动检测杆水平移动,靠销尺寸检测组件包括水平位移检测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基准定位组件,有利于根据产品基准要求固定产品位置,有利于保证尺寸的测量准确度;通过设置靠销支撑检测组件推动检测销移动至产品板状部的通孔内的预设位置,有利于将通孔中的虚空点转换为实点,通过水平位移检测器检测靠销支撑检测组件的移动距离,即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得到尺寸L1,有利于提高效率,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代替人工测量,有利于降低对员工技能要求,避免人为测量偏差。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环形安装座,环形安装座包括第一环形座、第二环形座和弹性件,第一环形座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二环形座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环形座内,弹性件弹性抵接在第二环形座和第一安装孔之间,检测销位于第二环形座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检测销和第一安装孔孔壁之间设置弹性件,有利于实现检测销的自动回位,方便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检测机构还包括压紧组件和第一芯轴双尺寸检测机构,第一芯轴双尺寸检测机构位于第一安装孔的周向上,第一芯轴双尺寸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杆和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检测杆向第一安装孔方向延伸,第一检测杆能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
压紧组件位于第一芯轴双尺寸检测机构的一侧,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杆,压紧杆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孔的上方。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第一安装孔上方上下设置压紧组件,有利于压紧杆下移压紧产品,避免产品在检测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保证检测的准确度;通过设置第一芯轴双尺寸检测机构,通过旋转产品,在产品表面择取不同的检测点,有利于提高尺寸L2的测量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4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