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软包电池极耳连接的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4735.7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5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刘奕;邹晓龙;王春晓;陈现涛;贺元骅;王海斌;张旭;李雨泽;赵一帆;梁元;曲佳新;穆龙龙;牛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R31/382;H01M10/0525;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307 四川省德阳市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软包电池 传感器 聚酰亚胺膜 探测 外部接收设备 传感器导线 负极层 隔膜层 连接孔 上表面 正极层 折叠 铝制 内置 平铺 封装 缠绕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包电池极耳连接的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展开软包电池叠层状的正极层、负极层和隔膜层;步骤二,选择长度、宽度和厚度适宜的铝制极耳片;步骤三,将传感器平铺在聚酰亚胺膜上,将传感器导线通过连接孔缠绕于极耳片上,在传感器上表面再贴一层聚酰亚胺膜;步骤四,在每一个极耳片做好相应标记;步骤五,将步骤四重新折叠好的软包电池放于干燥箱内静置12小时候进行封装,将极耳片与外部接收设备连接。本发明的基于软包电池极耳连接的探测方法,通过步骤一至步骤五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将传感器内置在软包电池内,然后通过极耳引出了,如此便能够准确的检测软包电池内部的温度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探测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软包电池极耳连接的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方形、圆柱、软包。软包锂离子电池锂离子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外形设计灵活和优异的安全性能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极端工况下(高温、低温、振动等)或人为滥用条件下(热滥用、机械滥用、过充、过放等),电池表面温度和内部核心温度的温差、由于气体产生导致内部压强变化以及电池的微观形变等极易导致热失控的发生,进而诱发更严重的事故。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通常以电池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作为电池整体平均温度,对于电池内部压强变化和微观形变尚不能准确监测。这样的解决方案存在的不足在于:①无法准确测量电池内部核心温度,误差大;②无论采样频率如何,安装于电池表面的传感器可能无法记录电池内部快速变化,有滞后性。这也意味着电池管理系统无法准确监测控热失控的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软包电池极耳连接的探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软包电池极耳连接的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展开软包电池叠层状的正极层、负极层和隔膜层,在中心的隔膜层上贴一层聚酰亚胺膜;
步骤二,选择长度、宽度和厚度适宜的铝制极耳片,并将极耳片的一端钻好导线连接孔;
步骤三,将传感器平铺在聚酰亚胺膜上,将传感器导线通过连接孔缠绕于极耳片上,在传感器上表面再贴一层聚酰亚胺膜;
步骤四,在每一个极耳片做好相应标记,然后将正极层、负极层和隔膜层重新折叠,进行短路测试并检测每只传感器是否接通;
步骤五,将步骤四重新折叠好的软包电池放于干燥箱内静置小时候进行封装,将极耳片与外部接收设备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耳片的厚度为0.2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器包括应变片、加热片、中心热电偶和角落热电偶,所述中心热电偶贴合在聚酰亚胺膜的中心处,加热片贴合在聚酰亚胺膜靠近中心热电偶的位置上,所述角落热电偶贴合在聚酰亚胺膜靠近其边角的位置上,所述应变片贴合在聚酰亚胺膜靠近角落热电偶的位置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五中的封装步骤为在传感器上侧面的聚酰亚胺膜的上侧面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贴合有正极层和上隔膜层,并且在传感器下侧面的聚酰亚胺膜的下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贴合有一层下隔膜层、负极层和另一层下隔膜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层与聚酰亚胺膜之间插设有引出至外界的正极极耳,所述负极层与贴合聚酰亚胺膜的下隔膜层之间插设有引出至外界的负极极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二中在钻好导线连接孔以后,设置一片长条状的绝缘片,将各个极耳并排的插接在绝缘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47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