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74251.2 申请日: 2019-10-14
公开(公告)号: CN110585369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3
发明(设计)人: 夏天;付于;赵志梅;马赛花;窦真;宋佳怡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8994 分类号: A61K36/8994;A61P15/00;A61K35/32
代理公司: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代理人: 陈雅洁
地址: 300380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改善 子宫 内膜 容受性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生黄芪15‑25份、菟丝子25‑35份、鹿角霜15‑25份、肉苁蓉5‑15份、巴戟天5‑15份、茯苓10‑20份、炒白术5‑15份、苍术3‑8份、炒苡仁15‑25份、车前子15‑25份、陈皮5‑15份、荷梗5‑15份、藿香5‑15份、黄柏3‑8份。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复方中药组合物,使其具有温肾健脾,化湿蠲浊的作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功效,并且为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一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穿透、植入并使胚胎着床的能力。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过薄、形态欠佳、回声不均、血供不足、宫腔粘连等。胚胎种植依赖于正常发育的子宫内膜,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妊娠的必要条件。

生殖健康是我国人口健康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近年来,不孕不育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辅助生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许多不孕症患者带来福音,但目前单次移植的胚胎着床率仅有30%,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历了多次的胚胎移植却不能如愿获得妊娠,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约占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原因的三分之二。多次种植失败不仅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同时使患者蒙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治疗尤为重要。

国内外生殖专家为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其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应用雌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内膜微搔刮术及宫腔灌注等。以上方法对RIF患者辅助生殖妊娠结局有一定改善,但仍无公认的、统一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尚无某种方案绝对优于另一种方案的报道,并且,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内膜微搔刮术及宫腔灌注等为有创操作,且专业性强、操作不便,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正为临床医生所期待。

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在中医妇科学中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不孕”、“胎元不固”“滑胎”等范畴。《类经·藏象类》云:“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子宫为奇桓之腑,为纳精成胎之处,藏泻有度方可正常孕育。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患者的根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瘀结是其重要的病理产物也是关键的致病因素,最终影响了子宫摄精容物的基本功能。给予温肾健脾,化湿蠲浊的治疗方法,可明显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血流状态,为胚胎着床、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提高妊娠率,且中药治疗安全有效,故采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了几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药复方(CN201310388434.9、CN201310740105.6、CN201510096165.8、CN201010603410.7等),但没有以温肾健脾,化湿蠲浊之法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复方,目前市场上也没有干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中成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药物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复方中药组合物,使其具有温肾健脾,化湿蠲浊的作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功效,并且为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生黄芪15-25份、菟丝子25-35份、鹿角霜15-25份、肉苁蓉5-15份、巴戟天5-15份、茯苓10-20份、炒白术5-15份、苍术3-8份、炒苡仁15-25份、车前子15-25份、陈皮5-15份、荷梗5-15份、藿香5-15份、黄柏3-8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4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