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诱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包膜蛋白三聚体免疫原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4133.1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7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于湘晖;孔维;于彬;毕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07K14/16;A61K39/21;A61P31/1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hiv 广谱 中和 抗体 包膜 蛋白 三聚体 免疫原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可诱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包膜蛋白三聚体免疫原及用途。具体涉及基于HIV‑1中国流行株设计的包膜蛋白Env共性基因序列,以及基于该序列获得的稳定的包膜蛋白gp120三聚体免疫原。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的HIV‑1包膜蛋白gp120三聚体免疫原用于制备艾滋病疫苗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可诱导产生针对全球HIV-1流行株的广谱中和抗体的包膜蛋白gp120三聚体免疫原。具体涉及基于HIV-1中国流行株设计的包膜蛋白Env共性基因序列,以及基于该序列获得的稳定的包膜蛋白gp120三聚体免疫原。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的HIV-1包膜蛋白gp120三聚体免疫原用于制备艾滋病疫苗的用途。
背景技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传播引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位列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10大健康威胁之一[1]。我国艾滋病疫情同样形势严峻,感染人数持续上升。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HIV病毒携带者与确诊的艾滋病病人约有125万,疫情分布区域逐渐扩大,性传播替代输血及静脉吸毒途径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2]。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法(high 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即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在控制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副作用,同时耐药性的存在也给对HIV防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研制出能够有效预防HIV的疫苗迫在眉睫[3]。但自从1981年首次确认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以来,科研人员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仍然没有设计出有效的疫苗。
HIV疫苗研发面临的重大挑战首先是HIV与其它病毒相比,其遗传物质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复杂性,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其基因组会产生大量的突变,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还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导致产生大量的变异毒株,而这些突变与重组就造成了HIV病毒抗原性的改变或病毒毒力的增强,进而导致研发出的疫苗难以抵御所有的突变株[4]。其次,HIV的包膜蛋白(Env)是结构复杂的糖蛋白,其表面大量的糖基遮挡了Env中和表位,使抗体难以对病毒进行有效的清除[5]。而在疫苗的设计过程中,这些构象型的中和表位又是疫苗研制的重要靶标,以便诱导产生具有中和病毒能力的中和抗体特别是针对大多数1型HIV(HIV-1) 毒株的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bNAb)[6]。目前,已经从感染者体内分离到了多个中和广度较高的针对HIV-1包膜蛋白Env保守性抗原表位的bnAbs。例如,Wu 等[7]利用HIV重组gp120抗原RSC3,通过单个B细胞分选技术,从HIV-1感染者体内筛选出针对gp120的CD4结合区(CD4-binding site,CD4bs)单抗VRC01,其广谱中和能力高达 91%。其它一些较受关注的bnAbs还包括:CH103、PG9、PGT135、8ANC195,10E等[8]。然而,由于病毒包膜蛋白Env序列的多样性,bnAb表位暴露程度较低以及降低编码bnAb前体频率的独特遗传要求等因素,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这种针对多种 HIV-1 tier-2毒株的bnA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4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