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理矿山土壤污染的组合物及其修复矿山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1639.7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5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东旭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C09K1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土壤 生物质炭 腐殖土 重金属 修复 硫酸钠 硝酸钾 过磷酸钙 土壤污染 碱性调节剂 伴矿景天 回收利用 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重量配比 花生壳 硝酸钙 椰壳炭 肥力 浸出 污泥 蚯蚓 废物 治理 矿山 土壤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理矿山土壤污染的组合物及其修复矿山土壤的方法,属于矿山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其原料包括腐殖土、生物质炭、水、过磷酸钙、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钠钙、碱性调节剂,生物质炭包括玉米秸秆炭、小麦秸秆炭、花生壳炭、椰壳炭、污泥炭,腐殖土和生物质炭的重量配比为1.6:1。该组合物,通过各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降低矿山土壤中的重金属,而且还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同时实现了废物的回收利用,降低成本,而且修复矿山土壤的方法中,采用组合物、蚯蚓、伴矿景天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矿山土壤中重金属的浸出量,而且修复矿山土壤的方法简单、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土壤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治理矿山土壤污染的组合物及其修复矿山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汇集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流入土壤中,并对土壤造成污染,甚至可能流入食物链,给动物、人类带来危害,尤其位于矿山及金属冶炼厂的土壤,更是重金属污染高发区,治理矿山土壤污染的方法一般为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近年来,生物质炭由于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芳香化结构的特性,被应用在土壤改良和土壤修复方面。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102513350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土壤污染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组合物包含以下各成份:pH值调节剂20%-30%;铝氧化物10%-40%;单质铁10%-40%;金属硫化物15%-30%;pH值调节剂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及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硫化物为硫化钠、硫化钙、多硫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组合物能够有效的降低土壤中砷的含量,使其固定并形成难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结合态砷,但是降低其他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矿山土壤污染的组合物,通过各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降低矿山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而且还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同时实现了废物的回收利用,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用于治理矿山土壤污染的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腐殖土128-192份、生物质炭80-120份、水30-50份、过磷酸钙8-12份、硝酸钾3-9份、硝酸钙10-16份、硫酸钠钙3-7份、碱性调节剂15-55份,所述生物质炭包括玉米秸秆炭25-45份、小麦秸秆炭20-30份、花生壳炭12-18份、椰壳炭30-55份、污泥炭20-30份,所述腐殖土和生物质炭的重量配比为1.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了矿山土壤中重金属的浸出量,而且腐殖质、生物质炭、过磷酸钙、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钠钙提高了矿山土壤的肥力,碱性调节剂对矿山土壤进行调节,有效降低矿山土壤的酸性,同时生物质炭、腐殖质实现了废物的回收利用,降低成本。
较优选地,其原料包括腐殖土144-176份、生物质炭90-110份、水35-45份、过磷酸钙9-11份、硝酸钾5-7份、硝酸钙12-14份、硫酸钠钙4-6份、碱性调节剂25-45份,所述生物质炭包括玉米秸秆炭30-40份、小麦秸秆炭23-28份、花生壳炭14-16份、椰壳炭35-50份、污泥炭23-27份,所述腐殖土和生物质炭的重量配比为1.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组合物的原料配比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了矿山土壤中重金属的浸出量,提高了组合物的使用效果。
较优选地,所述碱性调节剂包括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的碱性不同,从而使碱性调节剂能够根据矿山土壤pH值的需要进行选择,提高了碱性调节剂的实用性。
较优选地,所述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东旭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藏东旭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16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