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0801.3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7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塚本俊彦;二本松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 ||
一种导管包括:中空轴;筒状的网格构件,其接合到中空轴的前端侧,且可以在径向上扩缩;扩缩功能部,其用于使网格构件扩缩;前端固定构件,其接合在网格构件的前端侧;以及抽吸装置安装部,其设置在中空轴的基端侧、并用于安装使中空轴的内部变成负压的抽吸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19日提日本特许厅、申请号为2018-197335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去除生物体管腔内异物的导管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脑梗塞中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技术,已知有药理性去除技术和物理性去除技术。作为药理性去除技术的一个示例,已知有溶栓药,例如t-PA(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投用,但单纯采用药理性去除技术,存在药物带来的血栓溶解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确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可以通过缩短消除缺血症状所需的时间(再通率)来改善治疗预后。因此,近年来,有同时采用药理性去除技术和物理性去除技术的倾向。
作为物理性去除技术,已知有支架取栓器(SR)和血栓抽吸疗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SR技术中,通过具有网格结构远位区段(segment)的复合体来网住血栓,以去除血栓。此外,在专利文献2和3中所示的血栓抽吸疗法中,通过可展开的捕捉部或弹性变形部捕捉血栓,并通过安装在导管的基端侧处的抽吸装置对捕捉到的血栓进行抽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215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5-107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9-661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里,如上所述,特别是在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中,期望可以缩短消除缺血症状所需的时间。在这一点上,专利文献1和3所公开的技术中,例如,在事先将导丝输送到病变部位的远位端之后,再将用于输送复合体或抽吸用导管的其他导管输送到病变部位。这之后还要有诸多操作步骤,例如在根据需要拔除导丝后、使用其他的导管来将复合体或抽吸用导管输送到病变部位的。因此,存在消除缺血症状需要耗费时间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中虽然不需要其他的导管,但由于将球囊输送到病变部位的远位端后,需要进行使球囊扩张的操作步骤,因此同样存在消除缺血症状需要耗费时间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技术中,用于捕捉血栓的网格结构部、捕捉部和弹性变形部均为自扩张式。因此,由于血栓的捕捉效果限定在一次扩张所能得到的范围内,因此血栓捕捉性能具有可改善的余地。另外,这样的课题对于去除生物体管腔内的异物的所有装置是共通的,其中,生物体管腔包括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胆道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泌腺和生殖器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去除生物体管腔内异物的导管中,缩短去除异物所需的时间。
解决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其能够作为下述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管。该导管包括:中空轴;筒状的网格构件,其接合在所述中空轴的前端侧,并可在径向上扩缩;扩缩功能部,其用于使所述网格构件进行扩缩;前端固定构件,其接合在所述网格构件的前端侧;以及抽吸装置安装部,其设置在所述中空轴的基端侧,用于安装抽吸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未经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0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