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6664.6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7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简智伟;曾立伟;蔡卲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郭海彬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有显示面板、膜片、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膜片部分叠置于显示面板的外侧面上,并具有外伸部突出于外侧面之外。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并自显示面板的第一端向外伸出。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与外伸部间夹有间隙,第一胶体至少部分分布于此间隙内。第二胶体至少部分分布于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与第一端的端面间,且第二胶体不同于第一胶体。本发明可减少使用者看到显示装置内部元件的机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于显示面板上具有突出显示面板外膜片部分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式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举凡电视、计算机、移动电话、电动游戏机、车用装置,无一不需使用到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技术的发展上,则是不断的朝向大显示面积及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方向来进行,以期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体验。
在追求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显示装置设计方案上,传统的设计不断的在减少装置系统外框的厚度,以期能达成更好的视觉效果。然而在此同时,较薄的外框较无法覆盖至显示面板的外侧表面上,因此外框和显示面板间的界面较容易为使用者所察觉。为了减少上述界面对于使用者视觉感受的影响,设计上会尽量减少显示面板的边缘和外框间的距离。然而由于需顾及组装公差且顾虑到外框可能受外力而压迫到显示面板,外框及显示面板的边缘间仍需留存一定的间隙。而由于此间隙的存在,使用者将有可能经由间隙看到显示装置内部的元件或线路,而对产品外观的质感产生影响。此外,显示装置内部的光线亦可能通过此间隙向外漏出而产生漏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减少使用者看到显示装置内部元件的机会。
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外观视觉效果。
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对膜片外伸于显示面板的部分提供较佳的支撑。
在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包含有显示面板、膜片、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显示面板具有外侧面及第一端,而膜片部分叠置于外侧面上。此外,膜片并具有外伸部突出于外侧面之外。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并自第一端向外伸出。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与外伸部间夹有间隙,第一胶体至少部分分布于此间隙内。第二胶体至少部分分布于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与第一端的端面间,且第二胶体不同于第一胶体。借由此一设置,第一胶体可提供膜片外伸部支撑,而第二胶体则可在可挠性电路连接单元及显示面板间提供缓冲,减少可挠性电路连接单元断裂的可能性。
其中,该第一胶体的硬度大于该第二胶体的硬度。
其中,该第一胶体的萧氏硬度在A75以上;该第二胶体的萧氏硬度在A75以下。
其中,在垂直该第一端延伸方向的剖面上,该第二胶体夹在该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与该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大宽度介于0.1mm至5mm之间。
其中,该第二胶体至少部分沿该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突出于该可挠式电路连接单元的侧边外。
其中,该第一胶体远离该第一端的一端形成为一阶梯结构并具有沿该第一端延伸的一第一阶及一第二阶;该第一阶较该第二阶靠近该膜片且突出于该第二阶之外。
其中,该显示面板包含相叠置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其中该第二基板较该第一基板靠近该膜片,该第一阶的厚度小于该第二基板的厚度。
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框体对应该显示面板的该第一端设置;其中,该第一阶具有一第一阶台面,该第二阶具有一第二阶端面与该第一阶台面连接并夹有一凹槽,该框体具有一框体突缘与该凹槽相对。
其中,该第一阶台面远离该第二阶端面的一边形成为一第一阶端缘;该第二阶端面远离该第一阶台面的一边形成为一第二阶端缘;该框体突缘伸入该第一阶端缘及该第二阶端缘共同定义的一虚拟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66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污水处理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三维存储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