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模具及制作大口径PU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1810.6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1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周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兆管鑫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9 | 分类号: | B29C48/09;B29C48/32;B29C48/355;B29C48/90;B29C48/28;B29L23/00;B29K7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管材 挤出 模具 制作 口径 pu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模具及制作大口径PU管的方法,轴芯内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沿轴芯的长度方向延伸,进气管远离分流锥的一端伸出轴芯设置并连接有环形风圈,环形风圈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与进气管连通的通风口,通风口沿轴芯的轴线圆周设置,进气管远离环形风圈的一端伸出模具体设置并连通有供气设备。通过上述设置,环形风圈位于新成型的管材胚体内,压缩空气喷出时对管材胚体的内周面进行降温和塑形,减少质地较软的管材胚体向中间靠拢,保持管材胚体内部的气压使管材胚体形状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气流还起到对管材胚体进行降温固化的作用。进气管远离环形风圈的一端伸出模具体并与常规的供气设备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材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模具及制作大口径PU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塑料管材生产流程一般由挤出机挤出、经模具定型、抽真空定径、冷却箱冷却、喷码切割、包装等组成。通常模具定型与冷却是分开的,模具只能粗略定型、后续需要抽真空定型定径,在生产大口径的塑料管材时,只采用真空定径的方式容易使得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内表面较为粗糙、壁厚不均匀等,降低了塑料管材的质量,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模具,具有在模具内部吹气增压,对管道进行定型和降温,进而提高了生产大口径塑料管材的质量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大口径PU管的方法,具有对塑料管材进行预降温的功能,减少了过热的塑料管材粘连在真空定径套内侧壁的情况,提高了塑料管材的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模具,包括一端开设有进液口的模具体,所述模具体的内部设置有尖端朝向所述进液口的分流锥,所述分流锥通过分流锥支架固定在所述模具体的内壁,所述分流锥远离尖端的一端固定有轴芯,所述模具体设置有环绕所述轴芯的口模,所述轴芯内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沿所述轴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分流锥的一端伸出轴芯设置并连接有环形风圈,所述环形风圈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沿所述轴芯的轴线圆周设置,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环形风圈的一端伸出所述模具体设置并连通有供气设备。
通过上述设置,当熔融塑化的塑料管材原材料在挤出机的作用下从进液口进入模具体中时,分流锥将熔融的原材料均匀分流至轴芯和口模之间的间隙内,并从轴芯和口模之间的间隙流出形成塑料管材的胚体。其中轴芯内的进气管持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流经环形风圈后沿环形风圈的圆周面上的通风口均匀向外喷出,因为环形风圈位于新成型的管材胚体内,压缩空气喷出时对管材胚体的内周面进行降温和塑形,减少质地较软的管材胚体向中间靠拢,保持管材胚体内部的气压使管材胚体形状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气压的数值应根据具体的管材材料进行调试,避免气压过大使管材胚体变形,其中气流还起到对管材胚体进行降温固化的作用。进气管远离环形风圈的一端伸出模具体并与常规的供气设备连通,供气设备可以选用常规的鼓风机,并通过在进气管上安装气阀来控制进气管内的气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环形风圈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分流锥支架内并沿分流锥支架延伸至伸出所述模具体。
通过上述设置,将进气管远离环形风圈的一端设置于分流锥支架内,并通过在分流锥支架内延伸的方式伸出模具体,从而将进气管埋藏在分流锥支架内,减少了对模具体内的管材原材料流动时的径流量的影响,降低了管材原材料流动时的阻力,使管材原材料在模具体内流动更加流畅,并且不容易产生堵塞和局部凝固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轴芯内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所述出水管缠绕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外周面,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沿所述轴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两端伸出所述模具体设置并且内部循环流通有冷却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兆管鑫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兆管鑫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1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