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9074.0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9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寿凯;高辉;张连魁;杨红岩;王凯峰;刘艳磊;杨锋;陈刚;袁红岗;刘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期 施工 不等 底板 连接 构造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包括:浇筑形成于一期底板靠近待施工的二期底板的一侧的垫层;预留于一期底板底部的防水层上靠近垫层一端的防水延伸段,且该防水延伸段铺设于垫层上;浇筑形成于防水延伸段之上的承台梁,该承台梁对应待施工的二期底板的位置处埋设有部分露出的止水件;砌筑于垫层之上且与承台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的砖模,该防水延伸段有部分自承台梁的底部伸出并沿着垫层铺设,进而沿着砖模向上翻折并搭设于砖模顶部,于承台梁与砖模之间回填砂浆以形成连接带;以及浇筑形成于砖模与一期支护桩之间的传力带。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不等高底板施工困难的问题,能够防止渗漏水,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资金、工程量等原因常常导致一个项目需要分期施工,同时现在开发的项目节约用地,通常向地下要空间,常常需要建设三层地下室甚至更多,由于地下建筑的空间设计需要,如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往往需要连接在一起,由于不同步施工,建筑基础底板可能存在高度不一致的问题,若是简单的将不等高的底板用混凝土浇筑并连接,则可能出现渗漏水等质量问题,同时基坑之间也没有有效的传力结构,导致基坑变形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不等高底板施工困难的问题,能够防止渗漏水,保证施工质量,并形成传力结构以防止基坑变形过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该连接构造用于连接已施工的一期底板和待施工的二期底板,且该一期底板与待施工的二期底板的顶面标高不等,该一期底板周围打设有一期支护桩,该一期底板的端部打设有一期工程桩,该连接构造包括:
浇筑形成于一期底板靠近待施工的二期底板的一侧的垫层,该垫层位于一期工程桩之上且端部抵靠于一期支护桩;
预留于一期底板底部的防水层上靠近垫层一端的防水延伸段,且该防水延伸段铺设于垫层上;
浇筑形成于防水延伸段之上并靠近一期底板的承台梁,该承台梁的对应部分与一期底板锚固连接,该承台梁对应待施工的二期底板的位置处埋设有部分露出的止水件;
砌筑于垫层之上且与承台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的砖模,该防水延伸段有部分自承台梁的底部伸出并沿着垫层铺设,进而沿着砖模向上翻折并搭设于砖模顶部,通过于承台梁与砖模之间回填砂浆以形成连接带,且该止水件埋设于连接带中;以及
浇筑形成于该砖模与一期支护桩之间的传力带。
本发明采用一种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通过将一期底板底部向外延伸的防水延伸段置于垫层上,进而于防水延伸段上施工承台梁,并将承台梁与一期底板锚固,于垫层上砌筑砖模,将防水延伸段对应的部分向上翻折并固定于砖模顶部,进而于砖模和承台梁之间的防水延伸段上回填砂浆以形成连接带,以于一期底板和一期支护桩之间形成传力结构,防止基坑变形过大,在后期施工二期底板时可将砖模上的防水延伸段取下铺在垫层上,从而形成了供连接一期底板和二期底板的连接结构,解决了不等高底板施工困难的问题,能够防止渗漏水,保证施工质量。
本发明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承台梁截面呈L形,包括与一期底板锚固的竖直部以及垂直于竖直部且置于防水延伸段上的水平部,该水平部的厚度与待施工的二期底板的设定厚度相等,且该水平部预埋有部分向外凸伸的甩筋。
本发明用于分期施工不等高底板的连接构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承台梁还包括浇筑形成于水平部靠近砖模一侧的端头部,该端头部的顶面与水平部的顶面平齐,该止水件部分埋设于端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9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