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装置及注浆锚索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4130.1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姚强岭;回新冬;王烜辉;李学华;夏泽;于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锚索封孔 装置 注浆锚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装置及注浆锚索,属于注浆锚索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注浆锚索无法实现自动封孔、注浆效果差的问题。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装置,包括壳体、弹簧和止浆活塞,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止浆活塞的活塞腔,止浆活塞设于活塞腔内,并能够在浆液压力作用下在活塞腔内移动;止浆活塞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活塞腔的底壁固定连接,止浆活塞的另一端能够与活塞腔中的浆液接触;壳体设有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分别通过流入口与流出口活塞腔连通;流入通道与活塞腔始终为连通状态,通过止浆活塞在活塞腔内的移动,流出通道与活塞腔具有连通、断开两种状态。本发明实现了注浆锚索自动封孔,提高了工作效率,注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浆锚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矿山、隧道、地下工程支护用的中空注浆锚索封孔装置以及注浆锚索,尤其涉及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装置及注浆锚索。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巷、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对于裂隙发育、构造、破碎松散的岩体,特别是压力较大的地下工程,需要采用注浆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以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注浆锚索可有效抑制围岩内部节理、裂隙的产生,也可以阻止围岩内部岩体和注浆浆液形成结石体的再次破坏,把某些能很好地和岩土体固结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的孔隙、裂隙等结构中去,使岩土体成为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稳定性高的新结构体从而达到改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目的。注浆加固后的岩体可以为注浆锚索提供较高的锚固力,并且加固后的完整性岩体有利于高预应力向岩体深部传递,使得作用在顶板上的垂直载荷能有效地传递到两帮,通过对帮的加固,又能把荷载传递到底板;同时由于组合拱厚度的加大,减小作用在底板上的荷载集中度,底板稳定,减轻底臌现象;底板稳定有助于两帮的稳定,底板及两帮稳定又能保持了顶板的稳定。
目前注浆锚索封孔装置主要为止浆塞、丝堵进行封孔,导致注浆完成后浆液外流、不能紧密封孔,常发生跑浆、漏浆泄压现象,导致深部破碎带注浆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高压注浆加固的效果;在矿山井巷、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顶板破碎程度与岩性变化较大情况下,仍采用传统注浆方式,导致浆液外流以及高压注浆条件下导致裂隙进一步扩大,其注浆过程无可视化监测,其注浆压力的大小以及封孔装置的严密性直接影响注浆效果的好坏。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测试注浆锚索浆液压力封孔装置及注浆锚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装置及注浆锚索,用以解决现有注浆锚索无法实现自动封孔、工作效率低以及注浆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装置,包括壳体、弹簧和止浆活塞,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止浆活塞的活塞腔,止浆活塞设于活塞腔内,并能够在浆液压力作用下在活塞腔内移动;止浆活塞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活塞腔的底壁固定连接,止浆活塞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能够与活塞腔中的浆液接触;壳体设有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分别通过第一流入口与第一流出口活塞腔连通;流入通道与活塞腔始终为连通状态,通过止浆活塞在活塞腔内的移动,流出通道与活塞腔具有连通、断开两种状态。
进一步地,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分别设于活塞腔中心线的两侧,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注浆锚索封孔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包括压力表和应变片,压力表与应变片通过引线连接;应变片嵌入到活塞腔底壁上,应变片设于弹簧与活塞腔底壁之间。
进一步地,弹簧与应变片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板能够覆盖在应变片上。
进一步地,止浆活塞的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壳体设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与活塞腔同轴设置,弹簧和止浆活塞通过安装通道安装在活塞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4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