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陆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3895.3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2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业;谈嫣蓉;袁海峰;邴丹珲;朱丽;陈旭;王娟;刘冬皓;马超;李智;王斌杰;王增辉;张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A01G25/16;A01G17/00;A01G22/25;A01G22/00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云华 |
地址: | 73002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荒漠 湿地生态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 内陆 修复 太阳能供电系统 有效节约水资源 湿地生态修复 太阳能资源 滴灌系统 给水系统 荒漠地区 生态修复 水源供给 退化湿地 有机结合 有效解决 植被恢复 植被生长 灌溉用水 给水 光照 太阳能 湿地 自动化 节能 供电 灌溉 植被 配置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陆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涉及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给水系统和滴灌系统。本发明根据内陆荒漠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照充足的特点,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电,简便、环保、成本低、实用性强、易推广;本发明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按时、定量给水,具有自动化、节能、稳定和持久的特点,可有效解决荒漠湿地这一区域灌溉用水的问题,既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又能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可快速促进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陆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将水源供给、植被配置和灌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和保障了植被恢复成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陆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和人为活动影响不断加剧,湿地退化严重,尤其是荒漠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更加严重,沙化、盐渍化问题突出,植被很难自行修复,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止湿地进一步沙化、盐渍化并快速生态修复退化湿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植树种草是国内外流行的植被恢复方法,灌溉是提高和保障植被恢复成效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区灌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可以分为大水漫灌、微灌、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其中滴灌是干旱区常用的灌溉手段,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又可以提高植被成活率,防止地表径流,产生次生盐渍化。但是,目前在植被生态系统修复中,水源供给、植被选择及配置方式、灌溉方式都是独立设置的,没有形成有机集成系统,无法对退化的荒漠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持久的修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陆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内陆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将水源供给、植被配置和灌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并实现自动化,极大地提高和保障了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成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陆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给水系统和滴灌系统;其中:
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6由太阳能板组成;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系统5、第一从控制系统13和第二从控制系统21;所述主控制系统5分别通过线路与太阳能供电系统6、第一从控制系统13和第二从控制系统21连接;
所述给水系统包括储水池7、水储量传感8、PE管9和直流永磁水泵4;所述储水池7通过PE管9和直流永磁水泵4连接,所述直流永磁水泵4与水源连接;所述水储量传感器8设置于储水池7内;所述直流永磁水泵4通过线路与主控制系统5连接,所述水储量传感器8通过线路与第一从控制系统13连接;
所述滴灌系统包括主水管道16、若干支管道17和土壤信息采集系统20;所述主水管道16与储水池7连接,主水管道16上依次设置有滴灌泵12、主电磁阀14和水压传感器15,且滴罐泵12靠近储水池,所述滴灌泵12、主电磁阀14和水压传感器15均通过线路与主控制系统5连接;所述支管道17均与主水管道16连接,且支管道17上设置有若干滴灌头18,所述滴灌头18通过分电磁阀19与支管道17连接,所述分电磁阀19通过线路与第二从控制系统21连接;所述土壤信息采集系统20包括土壤温度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土壤信息采集系统20通过线路与第二从控制系统21连接。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板为4块,每块太阳能板的额定电压为24V、额定电流为16A、额定功率为260W;所述太阳能板的连接方式为2块太阳能板分别串联后,再并联到一起。
优选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站PLC以及分别与所述主站PLC连接的AD数据转换模块和触摸控制屏。
优选地,所述PE管9的直径为32mm;所述主水管道16采用直径为32mm的PE管;所述支管道17采用直径为20mm的PE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3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带缓水口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农业灌溉的节能喷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