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7777.1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6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李孝明 |
地址: | 6742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肚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的准备;(2)扩繁地和菌材的选择:选择具有一定坡度和腐殖层厚度的林地作为扩繁地;菌材选用圆叶杨木材、农作物秸秆以及锯木屑,每亩扩繁地圆叶杨木材为0.5‑1.5m3、农作物秸秆为0.5‑2.5m3;(3)种植:在8月上旬‑10月中旬期间,按照菌材一层、菌种一层的设置,轮番多层堆置呈“金字塔”形结构的堆,最后覆土2‑3cm;其中所述“金字塔”形结构的堆,堆长×宽×高为1.2‑1.5m×0.8‑1.2m×0.4‑0.6m,堆距为40‑50cm、堆的行距为45‑60cm;(4)水分管理;(5)采摘:在来年羊肚菌出菇后,菌脚泛黄、且子囊开始展开时即可进行采摘。本发明中的羊肚菌栽培方法,达到稳产的同时,可以大幅减少圆叶杨菌材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肚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羊肚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营养保健价值高,价格昂贵,但其人工驯化栽培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有较多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报道,但由于羊肚菌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进行人工栽培时,既要促使子实体原基形成,又要激发双核化菌丝的形成,因而其栽培难度较大。
现有技术中利用菌材的仿生栽培是我国云南一带在本世纪初发明的栽培技术。据了解,早期云南当地的农民发现木料堆上特别是圆叶杨木材堆置场地可长出大量的羊肚菌子实体,因此逐渐摸索开发了这样一种羊肚菌种植模式。该栽培技术的主要过程首先是野外标本采集、分离纯化和菌种制作,田地整理之后,将10-15cm口径的圆叶杨木材一层、菌种一层,轮番多层堆置呈金字塔型,最后覆土,模拟自然环境,进行养菌及出菇管理。
但是上述圆叶杨菌材的栽培方法缺点是菌材消耗量过大,平均每亩地需要约4m3的菌材,不利于林木资源的保护,不能满足规模化和商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羊肚菌栽培方法,达到稳产的同时,可以大幅减少圆叶杨菌材的消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羊肚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的准备;
(2)扩繁地和菌材的选择:选择具有一定坡度和腐殖层厚度的林地作为扩繁地;菌材选用圆叶杨木材、农作物秸秆以及锯木屑,每亩扩繁地圆叶杨木材为0.5-1.5m3、农作物秸秆为0.5-2.5m3;
(3)种植:在8月上旬-10月中旬期间,按照菌材一层、菌种一层的设置,轮番多层堆置呈“金字塔”形结构的堆,最后覆土2-3cm;其中所述“金字塔”形结构的堆,堆长×宽×高为1.2-1.5m×0.8-1.2m×0.4-0.6m,堆距为40-50cm、堆的行距为45-60cm;
(4)水分管理;
(5)采摘:在来年羊肚菌出菇后,菌脚泛黄、且子囊开始展开时即可进行采摘。
进一步的,所述扩繁地的坡度小于15°。
进一步的,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和/或高粱秸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水分管理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为种植后到当年年末,即年前阶段;另一个阶段为来年至采摘,即年后阶段;年前阶段水分控制在40-60%,年后阶段水分控制在65%-75%。
进一步的,所述锯木屑为圆叶杨、白杨、梨树、苹果树、松树中的一种或几种锯木后所得木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7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灵芝有效成分含量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利用广西莪术茎叶栽培茶树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