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6839.7 | 申请日: | 2019-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梁恒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荣诚纸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支架 数值模拟软件 血管 血液 三维模型 变形量 流动量 流动 流体力学 三维建模软件 采集 承受能力 模拟血管 血液流动 血液流速 血液粘度 放入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其步骤包括: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血管和血管支架的三维模型;将血管支架放入血管内;将血管和血管支架的三维模型均导入数值模拟软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在血管内模拟流动的液体;对流动的液体赋值,将流动的液体假设是血液;在血液不同的流速、粘度、流动量下,在数值模拟软件中采集血管的变化;在血液不同的流速、粘度、流动量下,在数值模拟软件中采集血管支架的变形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模拟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根据不同血液粘度、不同血液流速、不同血液流动量,检测血管支架的变形量,以判断血管支架的性能,为设计血管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主要分为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肾动脉支架、大动脉支架等。在设计血管支架时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做实验,成本大,且风险高,采集血管支架的性能非常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其步骤包括:
A.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血管和血管支架的三维模型;
B.将血管支架放入血管内;
C.将血管和血管支架的三维模型均导入数值模拟软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在血管内模拟流动的液体;
D.对流动的液体赋值,将流动的液体假设是血液;
E.在血液不同的流速、粘度、流动量下,在数值模拟软件中采集血管的变化;
F.在血液不同的流速、粘度、流动量下,在数值模拟软件中采集血管支架的变形量。
进一步的,所述三维建模软件采用ProE软件。
进一步的,所述数值模拟软件采用ABAQUS软件。
进一步的,流动液体的值为粘度、流速、流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可以模拟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根据不同血液粘度、不同血液流速、不同血液流动量,检测血管支架的变形量,以判断血管支架的性能,为设计血管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血管支架承受能力判断方法,其步骤包括:
A.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血管和血管支架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建模软件采用ProE软件,在ProE软件分别建立血管和血管支架的三维模型。
B.将血管支架放入血管内,在ProE软件中装配在一起,装配时在血管内插入血管支架,并将装配体导出*.stp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荣诚纸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荣诚纸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6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