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转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5793.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9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红光伏科技(乐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4 | 分类号: | B65G47/54 |
代理公司: | 11340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秀娟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环形传输带 底板 传送轮 隔槽板 托盘 传输方向 平行轨道 支架 第二槽 行李框 垂直驱动电机 自动转向装置 矩阵 铺设 四角设置 重量分散 第一槽 穿置 隔开 通孔 平行 垂直 驱动 容纳 运送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转向装置,包括平行轨道支架,以及铺设在平行轨道支架上的滚筒,平行轨道支架的下方与滚筒平行地铺设底板,滚筒和底板之间设置固定于托盘的隔槽板,托盘的四角设置调节支柱,调节支柱与底板上的通孔配合使托盘在垂直驱动电机驱动下在滚筒和底板之间做垂直运动,隔槽板间隔地设置用于容纳滚筒的第一槽和用于穿置传送轮的第二槽,第二槽中的传送轮形成环形传输带,环形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滚筒形成的传输方向垂直。将滚筒和环形传输带由隔槽板隔开,当需要改变传输方向时,隔槽板上升,环形传输带的传送轮从滚筒的间隙之间升上来,行李框则跟随环形传输带运动,这样,行李框的重量分散在传送轮矩阵上,增强了运送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安检传输带上,可将行李分流成正常行李和问题行李,即是将一条传输线在某个节点位置分流成两条甚至更多的传输线,此时,该节点在单纯一个方向上的传输不能满足要求。传统的方案采用推杆机构从滚筒缝隙之间升上来并作用于行李框,使行李框的运行方向与滚筒的运行方向垂直。由于行李框中可能放置重量大的物件,推杆机构的推送强度不足,容易造成推杆机构的毁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滚筒缝隙之间之间运行传送带,推送强度大,可保证传输顺畅的自动转向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一种自动转向装置,包括平行轨道支架,以及铺设在所述的平行轨道支架上的滚筒,所述的平行轨道支架的下方与滚筒平行地铺设底板,所述的滚筒和所述的底板之间设置固定于托盘的隔槽板,所述的托盘的四角设置调节支柱,所述的调节支柱与底板上的通孔配合使托盘在垂直驱动电机驱动下在滚筒和底板之间做垂直运动,所述的隔槽板间隔地设置用于容纳滚筒的第一槽和用于穿置传送轮的第二槽,所述的第二槽中的传送轮形成环形传输带,所述的环形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所述的滚筒形成的传输方向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将滚筒和环形传输带由隔槽板隔开,当需要改变传输方向时,隔槽板上升,环形传输带的传送轮从滚筒的间隙之间升上来,运载着行李的行李框则会跟随环形传输带运动,这样,行李框的重量分散在多个环形传输带形成的传送轮矩阵上,每个传送轮都变成行李框下的“搬运工”,极大地增强了运送强度。
特别的,隔槽相对的传送轮的轴心连接在一起形成传动轴和从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由传动电机驱动,所述的从动轴固定于所述的平行轨道支架上。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使得分布于第二槽中的多个环形传输带能够实现同步运动。
特别的,所述的第二槽的上方形成压桥,所述的压桥作用于所述的环形传输带的皮带上。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使传输带始终保持一定的张驰力,且不受其他外物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隔槽板的结构图。
图中:1、平行轨道支架;2、隔槽板;21、第一槽;22、第二槽;23、压桥;3、滚筒;4、传送轮;5、底板;6、调节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转向装置,包括平行轨道支架1,以及铺设在平行轨道支架1上的滚筒3,平行轨道支架1的下方与滚筒3平行地铺设底板5,滚筒3和底板5之间设置固定于托盘的隔槽板2,托盘的四角设置调节支柱6,调节支柱6与底板5上的通孔配合使托盘在垂直驱动电机驱动下在滚筒3和底板5之间做垂直运动,隔槽板2间隔地设置用于容纳滚筒3的第一槽21和用于穿置传送轮4的第二槽22,第二槽22中的传送轮4形成环形传输带,环形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滚筒3形成的传输方向垂直。
隔槽相对的传送轮3的轴心连接在一起形成传动轴和从动轴,传动轴由传动电机驱动,从动轴固定于平行轨道支架1上。
第二槽22的上方形成压桥23,压桥23作用于环形传输带的皮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红光伏科技(乐清)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红光伏科技(乐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5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物料自动化立体仓库
- 下一篇:高速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