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烟气中三氧化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5257.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谢承志;郑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8;B01D53/50;B03C3/16 |
代理公司: | 32331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芳芳 |
地址: | 2747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三氧化硫 去除 粉尘 湿式静电除尘器 进气口 脱硝催化剂 出气口处 电除尘器 碱性溶液 脱硫塔 吸收剂 钠基 脱除 二氧化硫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脱除烟气中三氧化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含有三氧化硫的烟气在SCR反应器的进气口处和钠基碱性溶液反应,去除烟气中的三氧化硫,得到烟气A,烟气A进入SCR反应器中,和脱硝催化剂进行反应,将烟气A中的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得到烟气B,烟气B在SCR反应器的出气口处和吸收剂进行反应,去除烟气B中的三氧化硫,得到烟气C;步骤2、烟气C进入低低温电除尘器,去除烟气C中的粉尘,得到烟气D;步骤3、烟气D进入脱硫塔中,去除烟气D中的三氧化硫,得到烟气E;步骤4、烟气E进入湿式静电除尘器中,去除烟气E中的粉尘,借此,本发明具有可以提高烟气中三氧化硫的去除率,有效去除烟气中三氧化硫的含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除烟气中三氧化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超低排放标准在火电行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达到了超低排放目标。超低排放限值标准实施几年来,对大气环境确实有所改善。然而,超低排放限值标准实施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雾霾,特别是在冬季,在环境温度较低烟气扩散条件较差的条件下,还是有部分地区会形成相当规模的雾霾,也引发了人们特别是环保界对于雾霾成因的争论。虽然专家学者对于引起雾霾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达成的共识就是雾霾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PM2.5颗粒,较细的可吸入颗粒会直接穿过肺泡,进入人体的血液,对人体造成无法挽回的危害。对火力发电厂排烟而言,PM2.5主要构成除了烟尘就是三氧化硫和NOx气溶胶与大气中的金属微粒相结合,生成的硫酸盐和硝酸盐等二次生成物气溶胶凝核。目前,火电厂烟尘、NOx均已实行超低甚至超超低排放,三氧化硫排放治理迫在眉睫。环保部门已对三氧化硫控制重点关注,三氧化硫的排放也会在未来的国家标准中进行限制。由于国内污染物排放标准没有对三氧化硫排放要求的限制,国内很少有专门对SO3脱除进行研究的报道。仅有个别项目为了减少SCR反应器内硫酸氢氨等硫酸盐的生成,降低空气预热器堵塞风险而进行了SO3的脱除试验和研究。
下表是对设计煤采集于国内郭屯煤矿25%、郓城煤矿25%、以及神华集团石炭煤50%混配,校核煤采集于国内梁宝寺煤矿30%、彭庄煤矿20%、石湖矿原煤25%以及杨涧矿原煤25%混配后的煤质分析表:
常压下SO3的熔点为16.8℃,沸点为44.8℃,在烟道中SO3处于气体状态,如果直接将SO3排出,而SO3极易吸湿生成硫酸,当烟气温度低于硫酸露点温度时,极细的硫酸液滴会形成硫酸气溶胶和硫酸雾,还会导致蓝色或黄色烟羽出现。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大部分燃煤机组都装设了SCR脱硝装置,在脱硝催化剂的作用下,少量SO2被氧化转化为SO3,SO3的排放浓度相比不设置SCR脱硝设施前还有所增加。上海、天津、浙江等地方环保部门相继出台了地方法规,要求燃煤电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石膏雨和有色烟羽等现象。现在常见的SO3脱除装置有低低温电除尘器、脱硫塔和湿式静电除尘器均对SO3的脱除有一定的作用,据有关的文献报道和现场测试的数据,低低温除尘器对SO3的脱除效率为30%左右,脱硫塔对SO3的脱除效率为30%-40%左右,湿式静电除尘器对SO3的脱除效率为50%-70%左右。
但是,即便是低低温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和湿式静电除尘器三者组合使用,也不能达到直接相加的效果,仍然不能够有效地去除排放烟气中的SO3,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者组合使用的总体脱除效率达到70%-80%左右,排放SO3的浓度在10-20mg/Nm3,结果仍然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脱除烟气中三氧化硫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烟气中的三氧化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52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