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及地应力对岩土渗透性影响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2114.0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傅旭;牛少卿;杨双锁;赵金昌;李晓强;李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14110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土 渗流 渗透系数 地应力 压力机 岩土渗透性 实验装置 岩土力学 试件 测量 测试技术领域 测试领域 存放装置 流量计算 柔性材料 受压状态 压力模拟 应力状态 水头差 土体 岩体 注浆 地层 并用 测试 应用 | ||
1.一种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及地应力对岩土渗透性影响实验装置,包括试样存放装置、压力机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控制箱(10)、传感器(11)和计算机(12),控制装置通过压力机对试样(4)进行加压,并接收在试验过程中压力机所获取的试验数据,压力机配置若干T型压力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T型压力板(13)设置用于渗水的通孔;所述试样存放装置包括有机玻璃圆筒(6),有机玻璃圆筒(6)下部设置进水口(2),有机玻璃圆筒(6)上部设置出水口(5),出水口(5)与进水口(2)位于有机玻璃圆筒(6)的同侧;所述有机玻璃圆筒(6)设置连接水量高度检测管(7)的开口,连接水量高度检测管(7)的开口与进水口(2)处于同一高度,水量高度检测管(7)顶端开口;所述有机玻璃圆筒(6)内壁底部设置用于放置试样(4)的T型支架(14),有机玻璃圆筒(6)内设置防止试样(4)受压变形的柔性材料(3),T型压力板(13)设置在柔性材料(3)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及地应力对岩土渗透性影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圆筒(6)置于底座(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及地应力对岩土渗透性影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T型压力板(13)的通孔的孔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及地应力对岩土渗透性影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T型压力板(13)的孔径取值范围为0.02mm~3.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及地应力对岩土渗透性影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高度检测管(7)的管体透明,其顶端高于有机玻璃圆筒(6)顶端50cm。
6.一种测试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试样存放装置放置于压力机底座(9)上,选择孔径小于试样岩土的颗粒大小的T型压力板(13),试样(4)放置在T型支架(14)上,试样(4)四周使用柔性材料(3)进行包裹,并检查柔性材料(3)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步骤2. 通过控制装置使压力机上压头(8)的底部与试样(4)贴紧,从进水口(2)缓慢注水至有机玻璃圆筒(6)中,有机玻璃圆筒(6)内的液面上升至出水口(5)的位置并有水溢出,水量高度检测管(7)内的液面保持稳定,直至在相同时间内出水口(5)流出的水量保持相同,即为从出水口(5)溢出的水流保持稳定流速;
步骤3. 在出水口(5)的水流保持稳定流速的条件下,通过控制装置使压力机上压头(8)对试样(4)开始加压进行抗压试验,控制装置记录试验数据。
7.一种测试地应力对岩土渗透性影响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试样存放装置放置于压力机底座(9)上,选择孔径小于试样岩土的颗粒大小的T型压力板(13),试样(4)放置在T型支架(14)上,试样(4)四周使用柔性材料(3)进行包裹,并检查柔性材料(3)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步骤2. 通过控制装置使压力机上压头(8)以恒定压力对试样(4)加压,从进水口(2)缓慢注水至有机玻璃圆筒(6)中,有机玻璃圆筒(6)中液面上升至出水口(5)的位置并有水溢出,水量高度检测管(7)内的液面保持稳定,直至在相同时间内出水口(5)流出的水量保持相同,即为从出水口(5)溢出的水流保持稳定流速,且水量高度检测管(7)中的液面高度保持不变,测量水量高度检测管(7)中的液面与有机玻璃圆筒(6)中的液面高度差Δh;
步骤3. 在出水口(5)的水流保持稳定流速的条件下,记录在一定时间H内,从出水口(5)流出的水量V,根据试件(4)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A,利用公式(1)计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试样(4)的水量Q,公式(1)如下:
(1);
步骤4. 根据步骤3中所得的数据,利用公式(2)计算出试样(4)的渗透系数,公式(2)如下: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21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致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测量土体参数的实验装置